桃園。迎新

2008年 9月 12日 (五) 天氣颱風天 @台中

從新生迎新之旅回來,媽媽這個名子已經不脛而走,不論是惡名或是美名,究竟是傳開了,
希望這是BB威之後,一個有建設性的名子。

昨天回來,我又想說一個比喻: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那天來到了桃園,又想到武陵,才察覺,原來命名桃園時,也是希望這裡是桃花源。
但殊不知,召會生活就是我們所嚮往的桃花源嗎?
這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一切順心,萬事如意。也沒有戰爭。
而且這裡也像桃花源保留著秦時的文化一樣,訴說著歷世歷代以來所流傳耶穌的事蹟。

後來這個漁人帶著太守想要再回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所要回去的路了,為什麼呢?
因為他是有目的去的,帶著機心去的,並不像一開始那樣的單純。
這裡並不是說我們一出去就回不來了,而是當我們在過召會生活的時候,
常常覺得,這好像不是我們所想要的那樣的召會生活,很想要回到過去那樣,可是回不去了。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已經不像是以前那樣單純了,開始有很了多的成見。
當我們帶著其他目的而來,像是交往、關係、錢財..,
這桃花源就消失了。
因為這已經跟世界沒什麼不同。

神的國只有像小孩一樣的人才看得見。

相關連結:2008迎新相調之旅(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