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試。結束

口試剛結束,老師是老胡,盧爺,吳逸民老師,阿妹。
老胡和盧爺是做構造的,吳老師是做地震預測的,阿妹是做古生物。

科科。我倒是沒想到。

阿妹一進來,先問我說,你為什麼要進研究所?另外對於未來的研究有什麼規劃?
我說,因為我國中遇到921地震家裡半倒,後來到了高中立定到地質系來的志向,
在地質系選擇了地物的方向。未來會先研究深部地球物理,熟練了再研究淺部構造。

吳老師問說,"你剛剛提到淺部構造,那跟地震有什麼關係?"
我說,淺部構造發生的地震引起的災害會比較大,而深部構造所造成的災害較小。

吳老師又發一發說,"哪你覺得這跟活動斷層有什麼關係?"
我就說,活動斷層常發生地震,但規模都較小。我覺得,要研究,也要研究還沒裂開的斷層,
那可能會引發較大的地震。

盧爺問說,"請問地球科學領域與其他科學,像是物理,或化學有什麼不同?"
我回答,所研究的範圍不同,地球科學是利用各種方法像是物理、化學等來研究地球這個範圍。
而物理或化學不會研究地球這個領域。像物理可能研究光啊、電磁波等。

老胡問,"剛剛你提到說,你會先研究深部地球物理,然後再繼續研究淺部的構造。
那麼,你認為會遇到什麼瓶頸?"
我回答說,應該是應力吧?因為深部地球物理主要是使用波線的理論,所以可能應力會不太熟。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回答,囧,其實,我的應力"就是"大二老胡教的 XDD,
然後我竟然說,可能會不太熟 XDD。)

然後換阿妹,阿妹提了她知道的問,"那你知道活動斷層的定義是什麼嗎?"
我說,ㄜ..,好像是十萬年來紀錄到發生地震的斷層吧?我不確定。(心虛)因為好像是
新生代的樣子。
阿妹就補充說,"在國外是十萬年。但在台灣是定一萬年。(新生代以來)"

吳老師接著問,"921地震的車籠埔斷層是發生在不同岩序的邊界,請問你有什麼看法?(真不愧是作地震的)"
我說,好像,車籠埔斷層是在沖積平原和山部麓山帶的邊界,當板塊擠壓的時候,會造成應力累積,
而在邊界破裂。(其實他想要的答案應該是,因為岩序的邊界是不連續的,當應力累積的時候,雖然應力各處相同,
但岩石會容易在比較脆弱的不連續邊界破裂。而在內部則因溫壓高,岩性軟而不容易發生地震。)

盧爺又若無其事問了一個比較general的問題,"很多領域都有principle,請問地球科學的principle是什麼?"
(這是個標準的問題 = =+)我馬上回答, The present is the key of the past.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研究現在的現象,以前的現象也是如此,也可以推估未來的現象也是如此。
(但我沒有題均一說)

吳老師說,"那為什麼你要做研究呢?"
我說,有些人純粹真的很有興趣想要做研究,另外我覺得,科學家想要做研究是因為為了讓這世界更美好。
比如說,讓災害降低,讓生活更便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