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造山帶岩石圈大地構造之新發現

地質科學系特聘研究講座蘇強(John Suppe)教授,進入臺大後積極與該系師生
進行多項研究工作,例如:臺灣造山帶宏觀之岩石圈大地構造、大安峽谷之抬
升與侵蝕作用研究、以砂箱實驗模擬地表演育與大地擠壓變形之關係等。藉由
蘇強教授之國際高知名度,吸引來自全球的優秀博士後研究員,組織成一研究
團隊,在世界各地從事有關大地構造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西藏高原下部地殼
流動與四川地震之研究、死海附近走向滑移斷層之新構造與地震週期之關係、
新疆天山前陸盆地地表演育與大地構造之關係、非均質之增積岩體力學機制
等。此外,並藉由合作研究與授課機會,協助地質科學系年輕學者提升研究工
作深度與論文品質,並教導地質科學系學生有關科學研究的意義,培養學生採
取更有效率及意義的科學思考模式。蘇強教授風趣言談及積極的研究態度,不
但激發起學生對於構造地質學之興趣,更有效協助提升研究工作品質與深度。

蘇強教授繼榮獲美國地質學會2008終生貢獻獎之後,近期於頂尖國際期刊
Geology發表一篇有關斷層強度之文章,提出岩石圈強度估計模式,解決百年來
地質科學界的猜疑,為前所未有之創見。藉由此成果,地震地質學家得以瞭解
斷層滑移特性,進而掌握大地震發生之契機。此外,蘇強教授、吳逸民副教授
與客座助理研究員巫凱密(Kamil Ustaszewski)博士,利用地質圖與地下震波速
度構造與高解析度地震資料,繪製出臺灣造山帶宏觀之岩石圈大地構造剖面。
其結果顯示,在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互隱沒作用下,除了淺部地殼發
生嚴重擠壓堆疊變形之外,深處兩個板塊的岩石圈也都發生嚴重地繞曲變形(如
圖一所示);其中歐亞板塊於臺灣中北部更彎曲成為鉛直的幾何形貌,為前所未
有之突破成果,此重要發現將對於瞭解臺灣之地體動力學架構奠定一個新的旅
程碑。此豐碩研究成果已於2008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以及2009年初的臺灣瑞士雙
邊研討會發表,引起熱烈回嚮,許多國際一流研究團隊,紛紛接洽表達參與此
項研究之意願。蘇強教授與其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突顯出臺灣地質科學界
之世界級成就,更展現出本校教授一流的研究能力為全球所知,大幅提昇本校
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這些成果將有助於地震孕震過程之瞭解,進而達大地震防
減災之功效,以盡科學研究人員對社會之貢獻。

引用自 台大校訊958期
理學院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報導 (七) 地質科學系蘇強教授團隊於臺灣造山帶岩石圈大地構造之新發現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