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天津市武清區文化局副局長張有德先生發表了以我為主人公的嚴重失實的兩篇文章…


最近,天津市武清區文化局副局長張有德先生發表了以我為主人公的嚴重失實的兩篇文章。一篇於2006年8月21日刊發於《中國民航報》(見http://www.caacnews.com.cn/2006journal/821/682151.asp),另一篇於2006年9月16日刊發在《天津日報》(見http://epaper.tianjindaily.com.cn/tjrb/tjrb/2006-09/16/content_24168.htm)。張有德先生發表這兩篇文章前後沒有與我進行任何聯繫。張文中幾乎所有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下面我只挑選一小部分內容做一說明。

1、張文中寫我的博士生導師為哈佛大學在北大的兼職教授,並寫我獲“全額獎學金”到哈佛讀博士後。我的博士生導師為北京大學的全職教授,我在北大讀研究生期間與哈佛大學的教授從沒有過任何聯繫。我現在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做博士後。博士後是短期工作職位,根本不存在“全額獎學金”的概念。

2、張文中寫“研究生應該滿3年畢業,安金鵬用2年就拿到了碩士畢業證,又輕鬆順利地考進了北大博士研究生班學習。博士研究生應該5至6年畢業,安金鵬用4年時間便戴上了博士帽”。我在北大為碩博連讀,沒有碩士學位。碩博連讀正常情況下學制共為5年。

3、張文中寫“1998年第一學年期末考試,他以滿分的成績位居全班第一;緊接著又申請參加數學系大二課程考試,結果又是滿分。再申請參加大三數學課內容考試時,報名期已過,只好來年再考。……第二學年期終考試,他英語過了6級,4年的數學主課全部以滿分結業。……安金鵬這幾年不僅學完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取得數學博士的學位,他還學完了物理系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由於北大本科生每人選課各不相同,根本無法排名。北大的考試不存在申請報名期,我大學一年級也從未想過要參加大三的考試。我至今從未參加過英語6級考試,這幾個滿分的說法更是荒唐。我在北大期間只選修過物理系的一門本科課程。
 
4、“2005年安金鵬以學生身份出席世界數學研究會”。此事完全是無中生有。

5、張文中寫我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研究院”。在北大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機構。北大有“數學研究所”,但為純粹的研究機構,從來不招收學生。

6、“2005年‘五一’前夕,金鵬已同一位叫鞏郅幟的湖南女孩領取了結婚證。鞏郅幟小安金鵬1歲,2005年在北大讀完碩士研究生”。我的結婚日期、我妻子的姓名、年齡、學歷無一正確。
 
張文中對我本人生活、學習情況的細節描述也與事實嚴重不符。由於內容過於荒誕,我不再一一說明。
  

2006年9月初,經朋友提醒,我讀到了張有德發在《中國民航報》的文章,讀後我深感氣憤和震驚。隨後我致信中國民航報社,講了張文失實的嚴重程度,要求報社進行闢謠。經過多次交涉,中國民航報社表示可以發表聲明闢謠,但聲明中需注明失實文章“系張有德先生通過聯繫安先生親友間接獲取資訊撰寫而成”。

據我後來瞭解,張有德先生于2006年6月至8月期間曾數次致電我父母要求採訪,都被我父母拒絕。但張在電話中也瞭解到關於我的少量資訊(例如我在國外等)。除此之外,張有德沒有從任何我的其他親友處取關於我的資訊。而我父母不可能對張有德先生說文章中那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所以可以肯定,文章為張有德先生根據從我父母的電話中獲取的少量資訊杜撰而成。而張文從撰寫到發表,不僅我毫不知情,我父母也毫不知情。因此,中國民航報社這樣的聲明我是絕不可能認可的。

由於中國民航報社遲遲不肯進行客觀的闢謠聲明,而在我與中國民航報社交涉的過程中,張有德先生又將其第一篇文章中的荒誕材料進行增刪重組,寫成另一篇文章發表在《天津日報》。這兩篇文章現已被多家網站轉載。所以我有必要先在網上向關心此事的朋友做一下說明。
  

另外,張有德先生1997年曾在《知音》等多家報刊雜誌上發表關於我的文章,題目多種多樣。這些文章發表前,張有德先生也從未對我進行正式採訪。當時他曾經數次到我家拜訪。我發現他提的問題不著邊際,基本不予回答。有一次張先生的話讓我非常氣憤,我一氣之下把他趕出家門。這些文章失實同樣非常嚴重。例如,張文中寫我爺爺于1994年去世,而我爺爺在張撰寫那些文章時身體健康。這些文章不僅嚴重失實、內容荒唐甚至無中生有,而且極力渲染一種不真實的感情色彩,很多語言採用第一人稱,導致後來的有些轉載中讀者誤以為我本人是文章的作者。我當時就對張有德先生的文章非常氣憤。但是我當時年紀小,對突如其來的一切感到無所適從。而且我想安心學習,不希望因為此事打亂自己的平靜心情。

但對我來說更加荒唐的是,張有德的失實文章幾年來在國內造成很大反響。全國很多學校組織了學習我的“事蹟”的活動。有些語文、英語、政治教學參考書和試題也以我的事情為材料。還有很多人表示對我進行捐助。其中絕大多數捐助我當時就婉言謝絕,同時告知張文的失實情況,但這也造成一些捐助者的失望或不理解。而少部分捐助由於我那時年紀小和其他各種原因,我當時無法拒絕。例如,有些人通過政府對我捐助,而我事先無法與捐助人取得聯繫。

社會上對我的關注給我在心理上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和壓力。很多人看過張有德的文章後,對我有了一種不真實的先入為主的評價,而我又不想因為這些改變自己,這使我在與很多人交往時非常困難。出於無奈而被動接受的一些捐助,使我至今深感不安,因為捐助者心中的捐助物件並不是真實的我。對此我一直想用合適的辦法進行彌補,但至今沒找到好的辦法。

張有德先生1997年的文章及其後來的轉載給很多人留下了關於我的不真實印象。我想借這個機會對此進行說明。

1、張文中用不真實的感情色彩極力渲染我家經濟條件的困難。我老家的確在農村,但對比當時農村的經濟水準,我家的經濟條件應該算中等,遠不像張文中所描述的那樣。

2、我從小學、中學至今的學習動力與家庭經濟條件毫無關係,也與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基本無關。

3、很多人表示被張文中的主人公所感動。如果是我本人,看過張文後也會被主人公所感動。可是相對於事實真相來說,可以說張文為純粹的文學作品,裡面主人公的性格特徵與我毫無關係。
 

請記者和其他關心此事的朋友不要去打擾我的家人。如果有問題,請致信jinpeng.an@gmail.com。對於合理的問題,我會及時通過回信或在這個blog中給出答覆。
  
安金鵬
2006年9月24日

安金鵬-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56483997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