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研究所和大學的差別?(張貼日期:93.12.14;資料來源:網路流傳)

from http://www2.thu.edu.tw/~foodpro/allnews/931213.htm

大學所學的是人類已知的學問,研究所要探索的是未知的學問

我過去三十二年在美國的大學真正的工作是培養研究生,從1968年開始當教
授,在芝加哥及柏克萊的26年裏,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和研究生在一起的,最
欣慰的是對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有些貢獻。我是化學物理領域的教授,你們若到
美國各大學去訪問,常會遇到我的學生,若問說那個實驗室培養最多化學物理
的教授,答案一定說是我的實驗室。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培養下
一代,我是花了些心血。

記得以前每年九月,總會有很多的年輕學生來到加州大學,有的想研究化學物
理的學生,對我的題目很感興趣,就會來和我討論幾次可能的研究題目。每年
我都收二至四位學生,剛開始時,這些學生總是要我告訴他們怎麼做,用什麼
方法做。而我總是老實地告訴他們,如果我知道要怎麼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我早就做了,這些問題不會留到今天給你。因為我們各大學做的較好的教授
,真的是走在知識的最前面,每天都在推動知識的前進。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
,可能知道該怎麼走,但並不清楚應怎麼做。

新的研究生剛到研究院時,是需要有些調適的時間,要認識自己要做的研究工
作是會有很大的疑難,因為我們是要去未知的世界走出一條路。面對新的同學
,我總是告訴他們,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但是我不確定是否是最好的方法
。大半的同學都覺得很奇怪,到好大學、跟好教授做題目,但剛開始時卻什麼
都不懂,這其實是常發生的事情
。我以前每次和我的指導教授討論,教授所能
提供的也很有限,有些提供的也不是很好的構想,甚至根本理念有錯。研究生
將會看到自己和教授一起走入未知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教師可能懂的不會比
研究生多,但在其他方面則不然,教授經常知道以前為什麼沒有走通,以後要
怎麼走,而這種經驗在研究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繼續閱讀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遲來的線索

我不知道為什麼主耶穌在最後的關頭,才給我這個 reference - 臺灣東北海域之地震觀測及其意義
意義是什麼?
或許沒有什麼意義。
又或許是時候該丟給我參考答案,好讓我能夠趕快畢業。

這本來該在兩年前就找到的,在我研究剛開始時。
繼續閱讀 遲來的線索

看了科學人 雲端上的開放源碼 才知道,pingyeh 葉平 是google 台灣雲端計劃的主持人 http pingyeh…

看了科學人 雲端上的開放源碼 才知道,pingyeh 葉平 是google 台灣雲端計劃的主持人 http://pingyeh.blogspot.com (汗)

計算未來(原文 The Machine that Would Predict the Furture 可以看得到可能是因為在中研院,另外一個免費的) 裡提到,隨著可取得的資訊量因為工具的發展大量激增,赫爾畢(Dirk Helbing)希望能夠利用巨量資料並透過複雜社會模型(活地球模型),來計算出未來,並已取得10億美元的計劃。溫伯格提出了幾個問題:1.社會科學並沒有現存精準的預測模型 2.短期資料只能做短期預測,長期資料只能做長期預測 3.人們並不一定理解算出來結果的意義。

其實我要講的是,我也希望可以用地震、氣象、海洋資料等,建一個活地球模型 @@

金融風暴背後的公式
即使有2008年經濟崩盤的教訓,華爾街還是把我們的未來賭在不周延的科學上。

Antelope Workshop

http://tecdc.earth.sinica.edu.tw/taug/index.php
還有大親切懶人包

ObsPy is an open-source project dedicated to provide a Python framework for processing seismological data.
http://obspy.org/ 有python 相關程式

我現在還在用 csh 和 awk ..
真的是老掉牙了

http://www.brtt.com/wiki/Why_does_dbloc2_exit_immediately_complaining_%E2%80%9CError:_xhost_enabled_for_SI:localuser:myusername%E2%80%9D%3F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ntelope-users-group/browse_thread/thread/776cab1324df6af1?fwc=1&pli=1

天空破洞的故事

作者: dsilver (細數遠星永唱泉水)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故事] 天空破洞的故事 主文
時間: Wed Sep 14 21:52:16 2011

本文一共320行 我不是在寫論文 我只是想寫「故事」
這些東西大家應該都學過 我只是寫的故事化罷了
先附上超連結 會看的比較輕鬆 無廣告和該死的音樂

http://iamdsilver.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8212.html
你聽過下面幾個人的名字嗎

這會是本篇最重要的一篇,本篇先介紹所有重要的科學家,由於篇幅很長,
若您打開文章看到篇幅,會像看到黑人脫下褲子一樣嚇一跳。如果寫的很亂
還請您見諒,本篇最初會做個總整理,讓大家儘可能看的清楚些。

我想寫的是「人」的故事,而科學公式和理論儘量查證,若有錯還請告知。

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Ephraim Lovelock,1919年7月26日-還活著)
發明可追蹤微量氣體的儀器,以及提出蓋亞學說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Frank Sherwood Rowland,1927年6月28日-)
馬里奧·莫利納(Jos Mario Molina-Pasquel Henrquez,1943年3月19
日-)
1995因為證實cfc危害臭氧層理論而得到諾貝爾化學獎。兩人為師徒關係。

約瑟. 法曼Joe Farman
第一個在南極觀測到臭氧洞的人

蘇珊. 所羅門
推論並證實極地渦旋以及極定平流層冰雲
真的是極地女英雄

這個你一定聽過吧
NASA的哥達太空中心
Nimbus-7最早的氣象衛星系列 修高等大氣輻射的偶而都聽說過
可惜今天他在本篇文章,是和米奇利一樣的地位,為了襯托以上科學家的貢
獻。
繼續閱讀 天空破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