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些難過

不知道用這樣的標題,有沒有跟BB威的很像?
看到這 多想兩分鐘,世界可以更美好 的紅字,我以為是勸我不要發廢文,還好結果不是。

今天早上,在228附近散步似的走著(我不是去抗議什麼的,別誤會),一個人走著走著,有些難過。

在襄陽路上,有土地銀行的大片資產,我記得第一次走到那邊,還很高興地認出來他是國中認識台灣社會篇課本上的圖,
以前覺得有些古色古香,只是這幾次再走去,只有特偵組的招牌,和等新聞的記者。

最近的政治局勢可以說是有些紛亂,這對我們或許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我身邊有人還是受到了影響,
於是我好像突然發現到,神今天為何要在地上實行祂的經綸。

最近讀的是但以理書,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裡面大人像的豫表,以前常覺得奇怪,神要完成祂的經綸,為什麼要跨過舊約這道手續?
我自己現在的領悟是,人是非常差勁的,若不藉由前面的教訓,我們總是學不乖,而這教訓記在舊約上,教訓本身,也說明了同樣的事情。
以色列人一再背離神,經過管教,才懂得回到神的面前,並且舊約告訴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人若單憑自己註定是失敗的。
因此神需要執行祂的經綸,讓我們不憑自己而失敗,而憑他向仇敵誇勝。
這個我們都知道。

不由得想到,今天早上的北車站肅殺的氣氛,警察們重裝備都擺出來了,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我在旁邊看著,仔細一想,
這些事情有其發生必要嗎?一件件的事情過去,今天有誰還記得1988年的520農運?當時的人覺得事關重大,不拼了命,明天不復存在!
但跳出來一看,其實也沒什麼。國中時歷史說到長平之戰,武安君白起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兵,四十萬人哪!
但我記得那時,班上同學的表情都是無動於衷,講到南京大屠殺時,說是死了三十萬人,他們的表情依舊漠然。
為什麼?他們冷血嗎?不是,只是那些事對他們不真實。
而聖經裡的挪亞方舟亦是如此,很少人會覺得這些事真實,所以他們關心自己的當下遠勝過這些已發生的事。
但若是拉高時空來看,我們都不過是在這世上來來往往,總有一天成為過去,那今天到底有什麼事值得我們拼命去做呢?
如果有,它必然有永恆的價值。若是沒有,那何不瀟灑一點?今天的抗議場子,在行政院前有另一攤,沒經過申請,
其實就是非法集會,只是這批教授學生發起的抗議,雖說是抗議警察執法過當,但由於只是靜坐,警察也就讓他們坐。
這訴求也表達了,媒體也拍了,目的不就達到了?與其爬到車上樹上電線杆上折磨自己,這是何苦?

我想了一想,似乎人們都還不知道什麼事有永恆的價值,所以他們在其他事上豁盡全力。
但以理書大人像的豫表,最後說到一塊非人手所鑿的石頭,要把大人像從腳指頭到頭砸碎。這說出地上政權的終結,如果你看到這結果,
可能還是不知道什麼事有永恆的價值,但肯定的是,在政治上,尤其是地上的政權,絕對沒有永恆的價值!
我很喜歡平家物語的定場詩:「祇園精舍的鐘聲,有諸行無常的聲響,沙羅雙樹的花色,顯盛者必衰的道理。
驕奢者不久長,只如春夜的一夢,強梁者終敗亡,恰似風前的塵土。」

但以理書中說到三件重要的事:神屬天的掌權、基督的居首位、以及神子民的分。
在神的經綸裏,神管理宇宙,為要成就祂的定旨。祂的定旨乃是要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
所以,神的心意乃是要基督居首位。要使基督居首位,神需要一班子民。神若沒有一班子民,就無法使基督成為居首位的。

我想更明白的說,正因為我們看不清什麼事有永恆的價值,所以我們在地上糟蹋自己,花費許多時間在不必要的事上,
但是神憐憫人,使人能夠花費時間在祂的話上,看著開始集結的抗議群眾,他們就是今天神的經綸之所以要在這地上實行的原因。
我們看到,今天有些人已經找到永恆的價值,只是他們真的太少、太少了。

中國人的性格

今天想來說說關於中國人的性格

最近兩岸鬧得風風雨雨的事,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今天想說的,是中國人,甚至泛中國人的民族性。

中國人在做事上有個特點,就是不切實際,
而這不切實際的態度,在很多方面都使得中國人一事無成。

舉個例來說,一件工程若是交給中國人辦,中國人會弄個隆重的剪綵,
在開幕時畫大餅,講得天花亂墜,似乎這麼做就舉世無雙了,然而,
一陣熱鬧過後,賓客走了,該工作的卻也走了,為什麼?因為沒有觀眾!
沒有觀眾的事做死都沒人知道,所以當然要走,那該做的怎麼辦?
隨便馬虎做一通,像個樣就行了,這樣的品質當然叫人不敢恭維,
所以等到驗收時,中國人的習性又發作了,辦個熱鬧的竣工典禮,
在典禮上極盡所能的吹噓工程品質,彷彿這是個曠世傑作,
但是時間一久,漏水的、腐蝕的全都露了出來,當初的神話破滅後,
趕緊找個替罪羔羊,同時再辦件別的事,日子一久,大家又都忘了。
這就是中國人的行事模式。

我們今天的立場或統或獨,其實都和這情況沒有關係,
因為這是在中國文化下成長的積習漏病。
有個新聞說到中國的黑心食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31/4/18ld9.html)
相信這也不是什麼新聞,但為什麼這樣的消息卻層出不窮?
原因昭然若揭:因為沒人看得見!

今天許多台灣的立法委員亦是如此,法律專業素養不足,
但也幾乎不會有人把時間花在增進專業知識上,
許多人只是跑攤,拉交情,衝人氣,因為這樣才有選票,
所以你若是到立法院旁聽過,相信必定會非常驚訝,
倒不是因為電視上的真人快打活生生出現在眼前,
而是打到一半,當記者們開始收攝影機時,衣領也不揪了,領帶也不拉了,
大家若無其事的回到座位,東西收收走人,走去哪?走去有人看的地方,
那法案呢?剛剛劇情演過了,對方政黨杯葛嘛!所以許多法案一直延宕,
卻是因為這不切實際的心理作祟,沒有人認知到自己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只是希望自己能混得漂亮,混得全身而退,中國人的性格在他們身上表露無遺。

所以清末的自強、維新運動會失敗,正因為中國人發揮了他們的天性,
樣子做的很漂亮,卻沒人願意真正花工夫去探究西方列強的社會結構、經濟因素,
乃至於他們崛起的原因,總覺得請個洋人來,他們有的給我們照做一份,
我們就能變得跟他們一樣,只可惜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我們眼中的中國,或著是華人世界,至今仍在這無限迴圈中走著。

系上。碳封存。Nature

台灣每年約四次的颱風事件,雖然給許多地區帶來不少山崩及土石流等地質災
害事件,但是每次在大量的雨水沖刷後,卻也同時將台灣島內土壤及植生作物
所包含含碳比例給降低了下來。國際間著名的「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Nature – geoscience)本周登出了英國劍橋大學與臺灣大學的研究成果。

劍橋大學的喜樂頓博士(Dr. R. Hilton)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被帶至深海沉
積的過程中,颱風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喜樂頓博士及他的同事,以及台灣
的一群研究伙伴們分析了敏督利(2004年)及艾利(2004年)颱風期間,台灣
東部地區立霧溪河水中沉積物的成分,並嘗試量化在河水中有機碳的比例,這
些有機碳即是來自於現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調查結果顯示,立霧溪流域每年
平均有機碳的總量每平方公里介於16~202噸,在世界上是屬於高的紀錄之一。
研究團隊也比較了近數十年來台灣島的侵蝕速率,他們推斷有80~90%的有機碳
是在颱風造成山崩、土石流的事件中,被大量水流從上游的山體運送到下游的
海洋中。這個發現,也說明了颱風的頻率及強度會影響陸地上有機碳被帶至海
洋中的速率。

研究群之一的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陳宏宇教授認為,颱風期間,大量雨水會將
高濃度的沉積物直接注入深海中,在台灣島四周的海洋便會形成長期碳掩埋的
機制,相對大自然界是一項減碳作用,也就是目前科學界最熱門探討的"碳封
存"(Carbon sequstration)系統。雖然這種全球性碳封存的重要性仍被
評估中,但颱風與碳循環的關係將會高度的影響台灣未來的颱風頻率與強度。
這個研究結果也詮釋了熱帶氣旋的氣候作用與陸地生物圈侵蝕作用間呈現反向
的回饋關係。此項研究成果亦為國際媒體刊載,連結如下:

Nature

New Scientist

The Discovery Channe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smos Magazine

The Daily Telegraph

Reuter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The China Post

夢想。賈伯斯

出自-史丹筆記
2007年01月17日 星期三
今日繼續Steve Jobs。

這段影片,是Steve在2005年向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發表的演講辭。是Steve罕有地談及自己生平的演講。Steve的成功故事,最好作為青年人學習的榜樣。亦可以作為美國這個自由開放的社會,能夠造就個人神話的明證。

不妨跟你講,筆者已將這段演說的聲音檔抄入MP3機,有空時播來細聽,回味Steve的成長故事,緊記Steve的教誨。結語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更成為我的人生座右銘。

同樣有夢想的你,歡迎你細看: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聽眾笑)

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Hare Krishna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 Krishna神廟的好料。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經歷(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我學了serif與san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

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又因為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笑),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Jobs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解僱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在我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了創辦HP的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的Bob Noyce,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那些事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Laurene)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Toy Story),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聽眾笑)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描,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盡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聽眾笑)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教條所侷限–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 Earth Catalog》,當年這可是我們的經典讀物。那是一位住在離這不遠的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面Google,在Google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大的見解。

Stewart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 Earth Catalog》,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

在照片下印了行小字: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非常謝謝大家。 (聽眾起立鼓掌二分鐘)

作者: 史丹利五 Stanley NG

http://blog.roodo.com/loveabcd/archives/3066785.html

安靜。好鄰居

這是我們附近的鄰居所寄給校長的信,

李校長 鈞鑒:

近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談論「大學生為什麼那麼吵」議題,我們也想請您幫個忙。

我們住在新生南路三段94巷和羅斯福路三段333巷交會處附近

,樓下開了許多小吃快餐店。每當晚餐時刻,許多同學們會成群結隊前來,騎乘的機車和自行車停滿巷弄,甚至突出於車道,妨礙小型汽車通行。
更大的困擾是較晚前來用餐的,總要拖到晚間十點甚至十一點以後才散場(尤其是週五及週末),出了餐廳繼續在巷弄間高談闊論,喧嘩戲鬧。
他們固然無心,我們這些住戶,尤其家有老年人及嬰幼兒的,在夜深人靜時刻,時常為之驚醒,真是不堪其擾。
有些人家乾脆花錢改裝隔音窗,有些人家受不了忍不住時會開窗呼叫「同學們,拜託拜託,這裡是住宅區,夜深了,請早回吧」,
大多時會得到善意回應,偶爾也會得到怒目相視或繼續喧鬧的結果。

說了這麼多,因為我們住處就在貴校對側,再由同學們自行車標籤分辨,我們相信他們應該大部分是貴校同學。
因此,拜託校長您,是否可用什麼適當方法向同學們轉達我們的拜託,拜託他們不要再亂停車,也不要再那麼吵了。

謝謝您,敬祝 貴校八十歲生日快樂。

貴校鄰居 敬上

97年10月24日

其實,333巷和94巷剛好就在我們學生中心隔壁,

以前有一次我們在十一點以後,在小房間為著小排禱告很大聲,窗戶忘了關。
後來門鈴就響了,隔壁睡不著的老師就跑來說了很多,我想她也已經忍耐了很久了吧。
鄰居也常常跟服事者說,要我們安靜一點,講話(禱告)太大聲了。

其實,我們向神癲狂,但向著人應該謹守。
我們可以呼求主名很大聲,唱詩很高昂,但應該關"氣密窗"(開冷氣)。
所以為什麼晚餐唱詩歌的時候要關門窗?晚禱的時候要關門窗?一樓揚水馬達十一點後要關?
都是為了希望鄰居可以生活得更舒適一點。

我們是擾亂天下的人,但不是因為我們吵鬧,而是因為我們傳福音打不死。

希望弟兄姊妹都能銘記在心,做別人的好鄰居,愛鄰舍如同自己。

轉錄。來美國一年

※ [本文轉錄自 DXB 看板]

作者: EddyK (20%) 看板: DXB
標題: 來美國一年
時間: Mon Sep 29 13:17:13 2008

玉嬌龍:"想當我師父?誰知道你是不是浪得虛名。"
李慕白:"李慕白就是虛名,宗派是虛名,劍法也是虛名…"

話說新學年都開學一週了,
上週我本想PO篇,"明天就要開學-之-來美一年感想文",
但一進入編輯畫面,突然愣愣地不知道要說什麼?
想來想去,其實感想就四句話:

很多本來覺得蠻簡單的事,現在覺得不簡單了。
很多本來覺得不簡單的事,現在覺得蠻簡單了。
很多本來覺得蠻重要的事,現在覺得不重要了。
很多本來覺得不重要的事,現在覺得蠻重要了。

看得出來這真是幾句完全沒有資訊涵量的廢話,
不如來說說我在這邊聽到看到的一些例子。

在這個充滿少年新秀的地方,
多的是25歲前就拿到博士的人,
但有個數學系和統計系合聘的教授 P 卻是個反例:
他高中念到一半就輟學,跑去學變魔術討生活,
那幾年每天洗牌丟銅板的日子,讓他開始對機率問題有興趣。

24歲時,P白天變魔術賺錢,晚上去紐約市立大學夜修一些數學課。
26歲時,高中畢業證書都沒有的他,心生一念:我要去哈佛念數學博士。

P請了<科學美國人>的一位編輯幫他寫推荐函

因為P曾經把幾項魔術的數學技法寫成文章投稿到該雜誌,
被該編輯視為史上最有趣的幾個技巧之一。
這封推荐函被哈佛一位教授相中,收他為徒。
他也果然不負期望,三年就拿下博士,隨即來史丹佛任教。
就這樣,一個江湖賣藝的,幾年後變成史丹佛統計系和數學系的扛霸子。

敝實驗室之前有個巴西正妹學姊,
她來Stanford時,覺得做研究太苦悶,就開始修一些跳舞的課。
越跳越有興趣,後來她的研究做得蠻不錯,畢業後被MIT請去當助理教授。
那時的她,號稱白天教 Dynamic Programming,晚上教探戈。
但教了幾年後,她索性把心一橫,
開始全職當個舞蹈老師。
就這樣,一個名門出身的學界新星,決定去舞壇獻藝。

我們這行(optimization)的開山祖師,以前在這裡任教。
據說他當年去Berkeley念博士時,
第一天上課就遲到,進教室時已經快下課了,
看到黑板上有兩道題目,想說是作業,就把它抄了下來。
隔一週,遇到教課的老師時,
忍不住向他抱怨:作業出太難了,害他花了一整個禮拜才解出來。
老師嚇了一跳,因為他就這樣幹掉了兩個open problem。

這裡有位EE/CS的大牌教授,
美國工程院院士,也開過家大公司,(這公司最近幾年不太行了 但好歹也是NASDAQ上市)
在學界業界,都是喊水會結凍的人物。
幾年前,他想做些生物的研究,
就開始修課,跟一群學生同堂,而且據說還是全班中發問最踴躍的,
這就好像,
在台灣,一個中研院院士"身兼"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
認真地坐在台大生科的教室裡不斷舉手向小教授請教。

所以結論呢?

Steve Jobs之前來這裡演講留下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覺得我好像慢慢看懂他的意思了。

回鍋。姑姑。留學

作者 will1118 (毛) 看板 nota
標題 [年日] 姑姑
時間 Sat Aug 4 17:32:46 2007

2007年 8月 4日 (六) 天氣午後雨 宜等雨 不宜淋雨

今天跟姑姑一起吃午飯, 本來是要上個暑假一起吃的, 後來都因為太忙而沒有碰面, 昨天打過去的時候她也嚇了一跳, 我能怎麼說呢? 可能是因為遇到困難了吧, 覺得出國不太可能了.所以想要找她聊一聊.

再來之前, 她還建議我查地圖, 後來我沒有查, 就迷路了.., 但那家法國餐館真是好.

Well, 一開始還是關心我是個基督徒的問題吧 XD,
" 你每週都有固定去教堂嗎?"
"有吧, 不過比較不像是平常 所謂的go to church, 因為平常只要去, 好像只要聽聽課或是聽道就可以了, 但是我們這裡是每個人都說, 比較像是團契那樣子.”

"那你以後會在教會工作嗎?”
"嗯..不排除啦"
"不排除就很嚴重了.”
"可能在教會工作是個選項. 出國研究當教授也是個選項吧. 這樣子.(比手劃腳)”

"那你的自主性有多大呢?"
"80%"
"80%? 怎麼算出來的?你怎麼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可能等一下會有雷打到我們,
或是怎樣。"
"感覺吧,可能是像現在我要吃這盤麵,有80%是我決定要吃的,有20%是神,大部分還是我在做主吧。"

"你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神安排好的嗎?"
"基本上是。但是我們可以禱告啊。"
"禱告就是兩條線合成一條線,神有祂的要做的,而我們也有我們所求的。藉著禱告,可能神會靠我們這邊一點,我們也往時那邊靠一點。"
"你要怎麼解釋戰爭呢?那也是神安排的嗎?"
"(我講了約伯的故事)"
"所以說,可能苦難臨到的時候,你們會禱告,求神給你們加強?神的心意?"
"大概是吧"

"為什麼要問這些啊?"
"想知道你的思想怎麼想的吧"

"我知道佛教所說的苦難,是因為業造成了,有因就有果,當苦難產生的時候,承受它,它就消失了,就潔淨了,業就消了。"
"嗯,但你還是看完五本經典吧。"

"我爸以前小時候會跟我講吧"
"真的喔"
"但讀完的話基礎更厚了"
"而且你也是基督徒幾年了嘛。再去看的時候,又是會更深的。"

"我來本來是想跟你聊出國的事,像是 GPA啊,我上學期還不錯,二年級就掉下來了。"
"這樣子︿?"
"對XD"
"就不知道以後的樣子了。在獎學金審核啊,GPA是評比的一部份啦,不會影響太多,但也是啦。像是50幾人,有的像是已經有上的學校啦,像有些已經有哈佛的ambition了,史丹佛啊..,英文啊,有很多人托福滿級分耶。其他的成績也很高啊。你要怎麼給?"
"你要怎麼給?"
"五個老師,大家每個都打分數啊,我自己有自己的尺,每個都打一打,然後把大家的分數彙整起來。這樣才公平,每個老師看的重點不一樣。"
"喔"

"不過每個領域不一樣啦。獎學金也不是每個領域都有,政府大部分還是會以一些重點為主。有一個女生是台大醫學院的,很優秀,28歲,我有面試到,很impressing。她大學的時候有去交換學生吧,去約翰霍普金斯,還破紀錄,拿到獎學金,是學校主動給她的,讓她再繼續留下來,那時好像,是她都有拿到A或A+吧。現在在台大醫院當醫師。你不用想說醫生都不用出國讀書的喔。她在面試的時候印象真的很深刻,我問她為什麼28歲了,還想要出去讀書?她說,有一種病,在台灣不容易治療,想要到那邊把技術轉移過來。台灣在國際衛生組織裡面,也不是觀察員,也不是什麼。就很氣(?)。很優秀,真的很優秀,後來她就出去了。"

"你們台大的特點就是用功,我常在台大法研所一起做事,所以常看到你們台大的,法研所是top中的top耶,法律系是第一志願,法研所又是法律系的第一志願,所以這是top中的top,每個學生都很用功。司法官啊,什麼,都是從這裡出來的,這只是個basic喔。"

"像是你們的法學院院長,很用功,全心全力,你連跟他約個時間像這樣吃飯都沒有,真的很用功,只要有時間就拿起筆電,行程表都是滿滿滿,開會一個接著一個。哈佛畢業的,太太也是一個好律師。"
"那他不用陪家人嗎?"
"小孩都出國念書了。我們不一樣,我們還是有要照顧的人,像你在教會不是也有要照顧的人嗎?不是有父母在石岡嗎?這是我們需要關心的。有些人不需要擔心這些。"
"喔"
"看到他們,就只能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沒辦法比,真的沒辦法比。”

"大三了,是該好好規劃的時候了,不要太草率,別人說去國外留學,就去國外留學,可以去氣象局就去氣象局。"
"?"
"要多想,定高一點,定高一點才不會容易驕傲,有什麼好驕傲的?若是去氣象局,你現在
就可以翹腳了啊。要遠大"
"你說像是不是說當教授,有些教授就是只是當教授,教學生,發論文。他可能一路都很順
,大學,研究所,出國也很順利,回來就從助理教授這樣當上來當到教授,沒什麼遠大?
未來很多都不確定啊”
"目標可遠,可大可小,可寬可窄。
============================斷掉了=========================================

"老師都很用功,那時我在圖書館讀書啊,他們那裡的圖書館和台灣的有點不一樣。"
"用很厚重的石頭"
"不是,是用幾百年的木頭,很高,你不會想在那邊喧嘩的,另外的就是,有老師就在我旁邊這樣讀書。你知道在英國嘛,留著像聖誕老人一樣的鬍鬚,眼鏡這樣(下滑)就在我旁邊很專心的讀書。在那邊給人家一種氛圍,一種讀書的氛圍,你知道嗎?達爾文也在那邊讀書過喔。"

我無法描述那是什麼情況。"

"那時我在英國讀書很趕,一年,老師開書單給我,我跟老師說,老師,這是我在大學四年的書耶。老師說,你現在就像是在草原裡的一隻羊,在問我說要吃哪根草。"
"就隨便吃啊。"
"對啊,後來,其實看到後來,很多講的都差不多。"
"可以跳嘛"
"對,我那時候一開始上課也很吃力。都聽不懂"
"後來我學起來了,預習,預習後上課都聽得懂了。老師都有開書單嘛,就先看。"

"那時候一個禮拜就要繳兩三篇報告,又有很多都要用口頭的。老師超用功的,聖誕節還在他的辦公室。我就叩門,他在裡面,我問他說,老師你怎麼還不回家,他說,我等一下做完就回家了。"
"很多台大的老師也是這樣子。六日都不回家的。"

"他問我,你喜歡讀書嗎?我說,不,我是來拿學位的(苦笑),他說,噢,really~"
"他有繼續問嗎?"
"沒有,英國人是很有禮貌的。"

"後來我遇到了一個抉擇點,一年畢業了,我以班上前三名畢業喔,我到底要不要留下來讀博士班?"
"哇,前三名,一年好快喔。"
"很多法的國外都是一年,有些是兩年啦,從小到大,我很會讀書,可是都不快樂。到那時候我已經不行了。"
"快被榨乾了"
"對"
"所以我就回來了。那時我有同學留下來,她現在在英國當教授喔。後來我就去國貿局上班,我在國外學商事法嘛,WTO啊,什麼的。我想當國際談判代表,後來我有機會我就跟很多人去加拿大,局長很大嘛,我們的科長要幫局長提行李"
"提行李?局長不是應該有什麼隨從什麼的嗎?"
"科長就是他的隨從"
"蛤~那你就是科長隨從的隨從了耶。"
"後來他們有很大的官員來跟我們握手,到我,就太小,就不握了。"

"那時我又開始想要念博士班了。因為另一方面,我在國外學到的東西都用完了,東西一直在更新嘛,一方面在國貿局公務員裡,要慢慢爬,你也不知道你哪時候會爬到那個位置。我那時候不知道要不要讀博士班,是因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個可以讀書的人。我所謂的讀書,是可以很安靜的,很深入的,鑽得很深的。"
"去挖掘"
"對,可是我並不知道。直到我在國貿局上班。一直有很多東西要處理,要幫長官整理一些文件,讓他可以在立法院質詢。我都沒有辦法好好的思考,"
"到底是為什麼。"
"而且那些文件,寫一下,質詢一下,就被放到檔案櫃裡面了。"
"噢"

"所以我想,好嘛,就一半嘛,當初在英國沒有念博士班,我就申請政大的博士班。後來真的上了,後來念了五年的博士班,還仍然在國貿局工作,還結婚喔。"
"結婚?你在國外結婚的嗎?"
"我是回來才結婚的,念完了以後,就當助理教授。"
"你現在是教授了嗎?"
"是啊,我升的很快,在台灣要三年才能提出升等的申請。我三年,三年。在兩年前當上教授。"
"你是讀書的料嗎?"
"我是的,我現在可以在家裡,在電腦前面一坐就是九、十個小時。常常會被先生叫下來罵。"
"XD"
"教授都要讀書嗎?我的意思是,有什麼職業是可以工作還可以讀書的,有很多人工作後
都不讀書了,都在看電視?"
"教授吧,東吳現在每天發薪水讓我讀書。XD"

"但是有很多外國留學回來的,並沒有表現得比較好,論文發表起來"鬆鬆的",這個接這個,"
"好像可以又好像不可以,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東西學回來?"
"對,實力還是很重要。尤其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了。你在國外,可以看到大師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可能在那邊是小問題,可是你在台灣這缺乏的地方,你就會覺得,這是甘霖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是看得比較大"

"最笨是跟自己的老師比"
"為什麼?因為他永遠比你老?"

"但姑姑,你說不要比較,你是說,就是目標設好,往前走,不要跟別人比..?"
"不要比較,不要比較房子誰大啊,錢賺得誰多啊,"
"可是你總是會比較誰比較用功吧。總是看看身邊,自己是不是用功啊。"
"對啊,良性的還好。可是論文,他發一篇,明天你要發兩篇嗎?這個不用比,
幹嘛要一直跟比你優秀的比?"

"你現在有很多要解決的嘛,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你若申請上了,沒有獎學金,錢從哪裡來?"
"我沒想過這問題耶,真的,真的是一個問題耶。借貸嗎?幾百萬耶。"
"若是你願意的話,像我這樣回來,助理教授,身上就有兩百萬的負債耶。"
"喔"
"就學貸款利率很低啊。但像是獎學金啊,國科會的也有,都去查嘛"
"我都還沒有查。"
"查了才知道缺什麼嘛。很多困難要去處理啊,成績啊。窮人也很多啊,難道他們不能出國嗎?難道他們沒有翻身的餘地嗎?獎學金很多的。"
"不是先申請獎學金再去申請學校嗎?"
"若是先有學校的ambition了,像是哈佛,為什麼不給他呢?"
"對齁"
"常春藤的都很貴,不過也有國立的。但是教授回來,大部分還是用長春藤的。"
"對耶,我們實驗室的教授,一個是柏克萊,一個是布朗,都是長春藤耶。"
"對啊,但是有一個年代,好像電機系的人都去園區賺錢了,所以有一部份的教授是從國立找來的。"

"其實,你在什麼位置就有什麼錢,你現在是大學生,怎樣打工就是這樣的錢,以後你到中研院當研究助理,在大學當助理教授,又是另外的錢。其實你也不用排斥先工作一陣子,把錢存夠了,再出國。"
"你說,有社會經驗?"
"對啊,像是可能你去中研院,全國第一流的研究機構,這在你的申請單上是個不錯的履歷。而且你也可以學習跟人怎麼互動。可能有人暗算你啊,怎麼樣的。但是也不能太久,太久就會錯失很多機會了,像是英文。"
"英文?"
"GRE啊,托福啊,有年限的,最可惜的是,你有申請到,可是你沒有出去。"
"所以最好是這樣子去社會一下:ˇ?"
"XD"

"二十歲的時候你在幹嘛?"
"我在迷惘"
"Why?"
"因為我讀的很辛苦,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從小到大都這樣。有些同學去補習了,有些同學很厲害,上課跟老師都能應答如流。可是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可是後來這一屆當教授好像只有我一個。"
"嗯?不是有同學跟你一起在國外嗎?後來當教授,那是在東吳的?"
"通常當時讀得很好的後來都不會去當教授。"
"要不然去哪裡?"
"可能到別的地方去了。"

"那時是我跟我爸媽講說我一定要出國,小時候看到電視,就覺得,哇..,六歲喔。"
"難怪那時你那麼喜歡去叔公家"
"我那時覺得有什麼不作會後悔,出國。所以那時是傾家蕩產讓我去英國,爸媽哭得唏哩嘩啦,可是我那時候很快樂。就好像天地間的一隻沙鷗。之前都是爸媽在照顧嘛,現在終於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一個女人家。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危險啦,一開始住宿的問題,我也從這裡搬到那裏,搬來搬去搬了很多地方。然後也常常自己煮東西來吃。"
"蛤~"
"就簡單啦,煮一煮。"

"你知道我以前小時候,我喜歡當什麼嗎?車掌小姐。在我五六歲的時候,那時豐客還有車掌小姐,吹哨子,幫忙剪票啊。我以前媽媽還在土牛國小服務的時候,我常拿簿子當剪票的。你就知道我有多迷,我上到車上的時候,我眼睛會一直看著車掌小姐。叔公說還好我們後來搬去台中了 哈哈哈。世界有多大,我們就會有多大。"
"真的有多大"

"但是你要出國也不能拖太久。有很多事會接踵而來。父母親生病啊,兄弟姊妹啊,你就會考慮有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年紀越大,就越容易生病嘛。"
"人老體衰"
"若是你還結婚那就不用玩了,除非你的太太也申請到什麼學校,也有獎學金。"
"你是英國回來才結婚的喔。"
"對啊,要不然我也不用去了。"
"現在其實我也在考慮是不是要回台中,照顧我爸媽?"
"為什麼?你才當教授三年耶?"
"我也像你,我也有佛教要傳的福音XD。我可以去中興啊,也是教授。"
"其實我也有想過,休學陪阿公耶,我說外公,他癌末了。"
"輪不到你,那你後來呢?你仍然是個拖油瓶。你應該想說,你哪時候才能貢獻出你一點的能力給這個社會。服事神也不錯,可是你有更多的可以發揮的。"

"你認為你是服事主的料嘛?"
"不是。"
"若是你能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做事,你的工作就是一個福音。"(其實我很驚訝在她口中說出這種話)
"對"
"好啦,我們先把基督教的東西先放一邊,來談談留學,因為這是長輩不許可的。"
"XD"

"誰說在台灣就發不出好文章,在台灣一樣能在好的國際期刊上,發表高品質的文章。"
"哇"
"那真的不容易,光是語言就差了一截。那是他們的母語。像是在開會的時候,就很明顯。"
"所以你就一直聽他們"
"哪一直聽他們,我們也要說我們的啊。"
"喔"
"就像他們也不會講我們的國語是一樣的。這是不能比較的,或是說,無法比較的。在這之間沒有一個比較的基礎。uncomparable,還是incomparable?"

(本記錄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57.168

宮琦駿 「魔女的宅急便」的企劃書-今日少女們的願望和心情

正文

宮琦駿 「魔女的宅急便」的企劃書-今日少女們的願望和心情
(摘錄自《出發點 1979~1996》宮崎駿 p379~p380-企劃書‧導演備忘錄)

原著「魔女的宅急便」以溫暖的語詞描寫站在獨立與依賴的夾縫中的今日少女們的願望和心情,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對昔日故事的主角們來說,歷盡千興萬苦後所得到的經濟上的獨立就等於是精神上的獨立。時至今日,誠如打工族(Free Arbeiter)、延期償還(Toratirium)、辛苦(Travail)等外來語的大為流行,經濟上的獨立已經不再等於是精神上的獨立。在今日這個時代,所謂的貧困,不再僅止於物質上的匱乏,反倒是用來形容心靈上的貧乏居多。

在這個把離開父母此一成長必經儀式看得不怎麼重要、在人群中生活也只需一間便利商店就可解決所需的年代裡,就某個層面來說,少女們所面臨的獨立問題將變得更加為難,因為,她們必須想盡辦法發現自己的才能並加以充分發揮,進而努力實現自我才行。

劇中的魔女主角--十三歲的琦琦只擁有飛天的能力。而且,在這個世界裡,魔女已經不再算是稀奇。她身上背負著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一整年、好讓大家都能對魔女有所了解的學習課題。

其中有描寫到一個夢想成為漫畫家的少女、隻身前往大都市奮鬥的情結。聽說現在的日本青少年裡面,立志成為漫畫家的人數多達三十萬人。其實,漫畫家並不算是特別稀奇的職業。比起來,它出道較容易,生活也不難維持。往往要等到後來在不斷重複的日常瑣事中才開始碰壁受挫,這是當今的寫照。雖然有母親使用過的掃帚守護著、用父親所買的收音機來提振精神,以及一隻如影隨形的黑貓緊跟在後,但是,琦琦的心裡還是害怕孤獨、對人充滿了渴望。這就是當今許多少女的縮影,她們也是在備受父母呵護,甚至接受父母經濟援助的情況下,對於繁華都市有無盡嚮往而渴望能到那裡獨立生活。琦琦的想法太過天真、認識太淺,也正好反映出現今少女們的心態。

在原著作品中,琦琦憑著天生的好心腸解決了所有的難題。同時也因此廣結善緣。既然我們決定要拍成電影,就必須更改部分的內容才行。看到她得心應手地施展魔法的模樣,的確會讓人感到愉快,問題是,那些在都市裡討生活的少女們的心情應該更加曲折才對。畢竟對大多數的少女來說,要突破自立的高牆並不容易,甚至有許多人過程當中,未曾得到任何的祝福。因此我們想在電影裡更進一步探討有關獨立的問題。電影向來就比較逼真而且有臨場感,相信觀眾應該可以從中感受到比原著更加強烈的孤獨感和挫折感才對。

當我們遇到琦琦的時候,浮現腦際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少女正在都市夜景的上空飛翔。燈光燦爛。可是,卻沒有任何一盞燈願意給她溫暖‧‧‧。在天空飛翔的孤獨感。雖然擁有飛天的能力意味著可以遠離地面獲得解放,但是,獲得自由也意味著不安和孤獨。而決定靠自己的力量飛上天際的少女,就是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到目前為止,電視上放映過許多部以魔法少女為題材的動畫,只不過,她們都把魔女當作是實現願望的手段。一個個沒有吃過任何苦的魔女就那麼變成了大家的偶像。至於「魔女的宅急便」裡的魔法,可不是那麼簡易方便的力量。

這部電影裡的魔法是有限制的,指的是一般都具有的力量,也就是自身所擁有的才能。當琦琦在街道上方飛翔時,心中除了感受到屋簷下的人群與他有著深刻的關連,同時也比以前更加確信並肯定自我--我們打算要用這種幸福的畫面來做結尾。因為我們相信,這樣的結尾不光只是一個願望,而是整部電影的描繪過程要能彰顯出那樣的說服力才行。

我們製作這部電影的目的,並不是要否定現代少女們的花樣年華,也不會被她們的絢爛所迷惑,而是要向那些在獨立和依賴的狹縫中徬徨猶豫的年輕年輕觀眾致意(畢竟,我們也曾年輕過,對年紀較輕的工作人員來說,這也是她們目前正面臨的問題)。同時也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成為一部傑出的娛樂作品,得到大多是觀眾的共鳴和感動。

(一九八八年四月)

看到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魔女的宅急便」是給我們這年齡層看的,雖然是女主角是十三歲的少女,但在設定上他承受的是十九歲的孤獨。「當我們遇到琦琦的時候,浮現腦際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少女正在都市夜景的上空飛翔。燈光燦爛。可是,卻沒有任何一盞燈願意給她溫暖‧‧‧。在天空飛翔的孤獨感。」

小時候在看「魔女的宅急便」的時候,只覺得當魔女很辛苦,要淋雨,要如何如何。可是到了這個年紀,又看了這宮崎這篇備忘錄,才知道原來他拍這部長片,是像我們這年紀的人致意的,所以小時候看才一半懂。我一邊慢慢回想,越想就越有味道,也體會到劇中發出的孤獨感和挫折感。

這樣我又想去看「魔女的宅急便」了。體會體會「現在」的心情。我的心情常常是被很多雜物蓋住的。(響起了悠揚的 country road)

(雖然這首是心之谷的XD)

1989魔女の宅急便-海の見える街

大一。自傳

那一天的下午我永遠忘不了,我接受了邀請,一個福音聚會的邀請。這是一處陌生的地方,但在這有回家的感覺。雖然外面不是很冷,沒辦法襯托出裡面的溫暖,但是相較於世間的冷淡,一進到門口,我感覺到一股溫暖流了出來。有人說,『吃飯前,我們先來唱詩歌吧,』他們唱的詩歌我不是很了解,但我就嘴巴呼嚨呼嚨地跟著唱。喫飯時邀我的那位學長就靠過來,來向我問安,平常同學是不會問這種問題的,有誰會問你有幾個兄弟姐妹?最近過的怎樣?還適應嗎?有誰是真正的問過安呢?

過後,猶豫了一下,覺得試一試也好,就受浸了,決定留在這裡。

那時候的我,回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晚餐時爸爸常在飯桌上教導我們,要叫眾生生歡喜心,這點我記的非常清楚,也視為是理所當然了。在許多的選擇,我總是考慮到對方是否會快樂呢?我也盡量的滿足他們。他說,這個世界你覺得有什麼是不變的?我說,不知道。真儒的本性,他說,外面的東西都是會朽壞的,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都是假的,只有我們裡面的真如本性是真的,我們修行就是把‧‧‧。我邊喝湯,邊聽爸爸的心得。

那天受浸完的感覺是很輕鬆的,像顆氣球在走路,好像一跳,就能跳到暗暗的天空裏面。我背著書包。

在我國一的時候,九二一地震時我們家半倒,斷層離我們家有十公尺,本來的河階平地加了一段小山坡在我家後面。哇!這真的是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原來改變可以這麼大。幾位同學就這樣去世了,我沒什麼感覺,可能是還小,對於這麼大的變動只知道大。我想說,如果要利益眾生,那研究地震是很值得的,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哪時會地震,這樣可以讓人家不會讓他們太擔心。

那時我看到的了地震的問題,想要解決它們

高中三年,過著基督徒的生活,住在弟兄之家。學測推甄落榜了,當時的禱告,我還記的很清楚。那時的感覺是灰藍色的,雖然那是太陽快下山的時刻,在隔音很好的房間,沒有耳朵的雜音,沒有風息。轉向深處時,我咬緊牙根,我的心像是毛巾一樣被扭轉,裡面夾雜著懊悔,自責,覺得我太愛自己,我是否快樂?外面的東西都是會朽壞的啊,為什麼我還那麼在意?為什麼我有很重的壓力?扭轉過後,許多的污穢,許多的纏累都被擠掉了,剩下的是我和主,主來問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嚐著五味雜陳的眼淚,抽咽使我無法說話,但禱告完,我彷彿又回到了當時氣球的感覺。外面依然安靜。

我忘記從哪時開始,我注意到人靈魂的問題,為什麼人會不快樂?為什麼我會不快樂?為什麼?為什麼會跟自己過不去呢?我有能力解決嗎?

在上大學後,歷史教授說,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海洋的時代,由於網路的緣故,每一個人都可算是一座島,不需要通過許多的國家,只要點過幾處的港口,就可以到達。似乎大家彼此之間有許多的霧。還是這些霧只在我的眼前呢?相對於海的藍色,我看到天空的灰色。過著與其他人不同的基督徒生活,我的口音已與大家的不同了,我來自另一個國度,神的國度。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我被踢出去了。從神的角度,我成功了。從我的角度,我從我自己看到別人的需要。

到底人要的是什麼?

喜樂            愛           知道            靜
             有人聽的懂他心裡的話                
溫暖       關切的眼神           透出的光      隨風搖動的草

再次回到母腹中的感覺,不覺得寂寞,不覺得悲傷。躲在母親的子宮裡是多麼的安全。

但我們長大了,我們變複雜了,學會了算計,學會了生存,人認為你學會了這些,所以不需要再關心你裡面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要讓人麻煩,但我也不想麻煩。

但一定要這樣嗎?

我是從神國度來的,就這樣繼續下去吧,有一天我會學會孤獨,也學會愛人。就像好撒馬利亞人,給被打傷的人裹上油和酒,並帶他到旅店,囑咐店小二『這兩枚銀幣你先收下,剩下的我回來再付。』撒馬利亞人是不與以色列人來往的,但是他顧到這被打傷的人的需要,我不願再看到我自己有多麼的殘忍,我需要上前去,但能給人的是經過十字架剩下的東西。

無負擔的愛 (Free Love)

1. 有條件的愛,需要,付出,回饋

對於在我身旁的人,我會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對待他們:第一種人,他們是我的朋友,可能是一起共事過,有著一般的情誼。在校園遇到時,能熱切的問好,打招呼,關心最近的動態。但他們很多私人的事情我就不太清楚了,不過我相信他們都過得很好。另一種人,是我至親的,在我身旁的人,特別是與我同住的弟兄們。我知道他們的情形如何,心裡在想什麼,在盤算什麼東西(自以為聊若指掌XD)。與他們一同睡覺,一同熬夜XD,一同小排,一同主日。這些日子,我常將我的愛傾倒在他們身上,做了很多事,希望他們快樂。

最近我在陪人的時候,我一直在思索一件事情,我陪人的時候到底是為了什麼?好像是希望他以後能長大,能夠作柱子,能夠一起服事。我對弟兄一直有一個期待,或是盼望。

2. 條件,期望,壓力

或許,這樣的愛帶著一點私心,有條件的交換:我愛你們,你們長大了,也能分擔我一點擔子。似乎所作的不是為你們,而是為了我自己,希望未來從你們身上得到些扶持。所以與我至親的人,我常常希望他們能夠擺上一點,希望能夠一起準時倒垃圾,一起小排,急急忙忙的一起服事些臨時的事情。

3. 無負擔的愛

但,愛是沒有條件的,不是嗎?父母希望兒子做家事是因為希望他長大,但不是全然因為希望他分擔什麼家務。這是個緩慢、忍耐,但是喜悅的過程:慢慢看著兒子從不會做家事,到會幫忙洗碗,會幫忙掃地。若是我的愛是看其功用而給的話,那我就淪為效益主義了:你有做事的能力,我才愛你。就像是你能夠考一百分,我很有光彩,所以我才會愛你。這事情常常發生,許多父母錯估了他們的愛,小孩也常認為,他們表現得好,父母才會愛他。但有誰能夠表現的完美,作得好,如此討人喜悅呢?若是神的愛對我們是這樣有條件的,那誰會得到祂的愛呢?若是父母的愛也是有條件的,那麼我想,沒有小孩有資格能得到他們的愛的。若是我的愛也是依小羊的表現而給,那麼,我也沒有愛能給我的小羊。

4. 神的愛,葡萄樹的一生,虧損

我曾看過一個樹的故事,說到有一個小男孩常常到一棵樹那裡去吃蘋果,盪鞦韆,樹也很喜歡他來跟他玩。後來,男孩長大了,開始拿走樹的蘋果、樹枝、樹幹。但是樹仍然很快樂。倪弟兄寫的葡萄樹的一生,也是在說這個愛。主耶穌來,難道是因為罪人值得愛嗎?

或許,對於我所愛的人,我所能作的,只有這樣無止盡的付出,最後花盡了自己。這是因為愛。這種愛,也只能從神而來的,無止盡的愛;人的愛,一下就耗盡,消逝了。

5. 相處的時間不多了

這是,之前準備畢業生愛筵有感而發的一篇文,我跟弟兄們相處的時間真的不多了,而我也沒陪幾個小羊。過了這一年,可能我什麼都沒有給,我仍是我行我素,大家彼此間也沒什麼建造,值得回憶,值得估量的。願神的愛在我裡面,與眾人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