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發人省思的好文

作者: will1118 (毛) 看板: nota
標題: [轉錄] 發人省思的好文
時間: Fri Feb 29 20:05:26 2008

※ [本文轉錄自 WhatWeWant 看板]

May 15, 2006
[轉錄]一位台大老師對學生的話

陳其美老師的話



一位同學來信告訴我, 分數的壓力, 常左右其對一門學科的興趣, 我回了一封信.
我猜有類似問題的人還不少, 所以想請你轉我的信, 給財務理論班上的同學參考.
但首先, 我另有幾句話說.
臺灣的學生喜不喜歡一門學科, 常依據其喜不喜歡該學科的授課教師而定,
對老師的印象也停留在喜不喜歡這一層次.
這是學生不夠成熟.
好老師畢竟不是演藝人員, 總不能只因歌友會人多為喜, 人少為憂.
傳道授業才是老師的責任, 而此道此業不吃苦頭又難以入門.
試問有歌手藝人敢讓歌友大吃苦頭的嗎?

老師是公共財, 好老師是數量稀少的公共財.
為了極大化傳道授業的成果, 心地善良的老師有時也不能不武裝起來.
豈不聞`教不嚴師之惰'?
此外老師的時間亦無法雨露均霑. 敏而好學的同學難免獲得較多使用這公共財的機會.
這使得一個老師和圖書館裏一本被reserve的書有些相像.
看來對個別學生似不公平, 但卻能保障教學這個服務業的生產效率--
效率本就常和平頭式的公平是相牴觸的.

以上是閱讀你前次來信附檔之後的一些想法.
以下是我回覆另一位同學的信. 如果你不反對, 請把以上以下的談話一併轉給同學
. 打中文很吃力, 這些文字花了我三 四個小時,希望讓同學們都讀得到

1. 除了不幸絕症末期的人, 誰沒有後路可以退?
不要施加不必要的壓力給自己. 上天恩賜了每個人一些生命時光, 非常地珍貴.
可惜除了真正大智慧的人, 年輕人總難明白人生唯一可能不足的便是時間.
做為一個擁有豐富時間的年輕人, 何須自尋煩惱?

2. 不要把對某一學科的興趣和對勝負的興趣混為一談. 這是我們中學教育的弊病.
學生對分數高的科目就自稱有興趣, 其實有興趣的只是分數突出的虛榮.
我們應當勉勵自己先脫出這個迷思! 許多學者都說臺灣所謂的資優生,
其實是後天培養的均優生. 資優就是天才, 但天才依據定義原就不是`培養'出來的.
問題是為什麼要被人認為是天才? 骨子裏也總是虛榮,
這是臺灣文化核心價值和歐美文化不同的一大特點.
臺灣在地表是塊小地方,
統計學告訴我們真正資優的天才原就該比大國如美國 中共 等來得少.
我們臺大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正常的聰明人,
由於年輕, 因此在生命時間方面, 都是富有的.
然而嚴格地說, 十年也不見得遇得著一兩個真正資優的人.
分辨甚麼學科能滿足
(A) 自身興趣
(B) 能力與背景的相對優勢
(C) 將來學習終了時恰為職場需要等三項準則,
進而投入時間去學習, 是我們不得不服從的一條社會規則.
我們總要吃飯, 我們用來吃飯的薪水, 其多寡視我們對社會其他人的貢獻而定.
這是經濟原理. 所以你看, 對大多數人言, 讀書求知識畢竟為了一個樸實的理由.
沒有幾個幸運兒能奢侈的排除職場需求的顧慮.

3. 在臺灣待久了, 這裏的文化遮住了我們的雙眼,
我們開始以為沒有人類是真的選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誰不是受分數左右興趣? 誰能透視對分數和對某學科真實興趣之間的不同?
在歐美, 太多的人們懂得甚麼叫真正的興趣.
愛因斯坦邊做職員邊研究他的相對論, 有誰給他打分數?
有誰給他很高的分數, 以便哄著他繼續研究下去?
今天那麼多美國年輕人學第二語言學得十分開心,
你知道他們學習之初得著怎樣可憐的分數?
為什麼他們還學得下去? 學任何東西懷著功利的念頭, 就不是為著興趣了.
我見過那麼多大師的作品,
沒有一件在研究一開始, 就立志要用那作品來得高分,來揚眉吐氣的.
對研究者而言, 懷功利之心, 那就其心不專, 常常作品不能登一流境界.
這是孔子說的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意思.
我們應該讀一讀陳之藩的'在春風裏',
該書對奉行這些理念的賓州大學有很多描述, 足開年輕人的茅塞.

4. 為什麼在意分數? 因為虛榮; 我這樣直接, 聽了或許刺耳,
但是學問經常不等於分數, 不是嗎? 為甚麼虛榮?
因為除了真正的智者, 人類這一生物, 特愛彼此比較, 而臺灣的人類更加如此.
這是無謂壓力的起源, 其為禍大矣.
好像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見到旁人超你的車, 很少有人不受影響跟著加速的.
這是人類智慧的盲點. 也許人家有急事, 我們也有急事嗎?
在學習上亦類似. 每個人被上天恩賜的原賦各不相同,
在上同一門課之前, 其相關的背景學科修過多少也互不相同,
即便真實的興趣完全一樣, 表現在分數上難到不會參差?
因為這樣, 分數低的人便應該棄其興趣, 改弄一些得分容易的東西嗎?
又或者說, 有得分高者在前, 我繼續學下去也難藉此一學科揚眉吐氣.
但這代表學習雖不為分數, 總為了功利的原因, 其心是不夠專的.
何況太多例子告訴我們課堂成績常與實際應用的表現相左.
真正忙著學習的人, 那有這些分心的無聊念頭呢?

我MIT過世不久的總經老師Dornbusch, 人們常樂道他在芝大經研所學總經時,程度差到被
當掉, 可是他生前卻是預測失業與通膨唯一準確的總經學者,是美國總統重要經濟顧問,
對國際經濟學貢獻猶多.

財務大師Litzenberger 學生時代數學不行,一直到當了教授才把別人在學生時代就會的東
西苦苦趕上.然而他卻成為極少數能巧妙利用數學工具, 製造出深具意義的財務理論的人.

我常想,這些故事可能發生在只貪分數, 既無真實興趣, 也乏信心, 滿腹功利的學生身上
嗎?

希望這些討論對聰明的臺大同學, 添些真正的智慧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59.104.228.172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49.167

--
幻想是最棒的旅行

         展翅高飛  何必有藍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23.193.16.209
joxygen:謝 ! 好文一篇:)                                      推 02/29 21:31
will1118:我也很喜歡,成績不能只從一個角度看它~ 但能高最好..  推 02/29 21:3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