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

今天去台北車站修電腦,發現是變壓器壞了,還好不是筆電。看到人來人往的人潮,好像我又活了過來一樣,
原來有這麼多跟我一樣的平凡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之前看一本書裡頭寫道,人不思考很簡單,只要跟著人群廝混,你就可以避開跟自己無聲的對話。
而寫這網誌是跟自己對話,也是跟大家對話。轉錄的文章多了,我這個人就消失了。

實驗仍然有瓶頸需要突破,就近在咫尺。今天早上醒來,發現,這學期過完,我就要畢業了,
我就再也不是學生了,這樣的感慨。
繼續閱讀 放風

勇士前主帥:曾派兩助教培養林 他人見人愛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2月22日00:07 新浪體育微博

  新浪體育訊 北京時間2月22日,據NBA官網消息,眼瞅著林書豪大紅大紫,勇士實在
有苦難言,原本已將林書豪視為希望去培養,卻因為一個看似合情合理,但不切實際的原
因最終放棄了他。事到如今,勇士只留一聲歎息。

  早在2010年選秀大會前,林書豪就是勇士重點考察的對象,最終用一份兩年合同將他
招至帳下。斯蒂芬-塞拉斯和羅伊德-皮爾斯是勇士助教,在那段時間,他們的工作重點就
是雕琢林書豪的技戰術,加速他成長,將他打造成勇士隊外線的核心力量。斯瑪特是當時
勇士主帥,他說林書豪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實在離不開兩人的悉心點撥。“每天早上,他
們都會給林(書豪)播放那些優秀後衛的錄影,比如Nash和史塔克頓,並告訴他需要注意什
麼,”斯瑪特回憶道。後來他上任,塞拉斯追隨他的父親——保羅-塞拉斯(前山貓主帥)
去了夏洛特,但皮爾斯依舊不曾放鬆對林書豪的指導,斯瑪特接著說:“他們倆對林的影
響非常大,每天都會帶他看錄影、訓練,有時候我從辦公室向外看去——哪怕還是大清早
——林書豪肯定會在訓練館 裡,他剛剛吃完早飯,立馬投入到訓練中,很積極。”

  勇士之所以對林書豪如此認真負責,斯瑪特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林書豪的個人魅力
所致。“他有一種特別的感染力,使得身邊的人願意呆在他身邊,現在他取得了這麼了不
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的謙遜,人見人愛,”斯瑪特說。
繼續閱讀 勇士前主帥:曾派兩助教培養林 他人見人愛

黃崑巖:沒有生命觀的醫生 看病不看人

作者: sucrose (壞熊) 看板: medstudent
標題: 黃崑巖:沒有生命觀的醫生 看病不看人
時間: Sun Apr 10 22:24:32 2005

黃崑巖:沒有生命觀的醫生 看病不看人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醫療是結果不是原因,原因在教育、在社會的品質。我們這個社會庸俗得不
得了。邱小妹,林重威、林朝祥、林永祥、SARS時候其他很多事件已經又聯
想到九二一,又聯想到八掌溪,你如果這一連串把它連起來的話,你就曉得台灣
的問題在於社會,在價值觀、在教育。

 我曾經帶過醫師團體,到歐洲去遊說歐盟國家支持我們進入世界衛生組織,
但是我發現我們的醫師沒有話題。說到法國大革命或是英國哪一個國王,那個時
候是怎樣,或是蘇格蘭的醫師在台灣到底做了什麼,沒有什麼話題,也沒有生命
觀,恐怕生命觀是同心圓的中心。如果你有道德,有愛別人、是利他主義的人的
話,他會變成壞的人?敢做那種不看病人就決定轉院的人嗎?

 所以有醫德結果是直接連到邱小妹,因為我們對人性的挖掘能力差,差,就
是差在這裡。你以後要怎樣去延伸?我想有一個道德的醫生,他的底子如果很強
的話,他一定有醫德。如果認為生命可貴,那他在行醫的時候也會表現生命可貴,
不會說不看病就可以決定轉院。

 美國的醫學院協會的四個醫學教育的目標,第一個是利他主義,第二個才是
知識,第三個是看病的技巧,第四個則是敬業精神。

 先做人,再教做人,再做醫師。如果你有倫理,你就不怕他到了臨床沒有醫
學倫理,如果道德的基礎、勇氣打得很好,有預科、送他到臨床,臨床再爛,風
氣再壞,如果有道德的話,他有醫德。

台灣的教育應該要重來。

from http://www.ptt.cc/bbs/medstudent/M.1113142967.A.108.html

當一個人為某種目的而行事時,抉擇的機能成為必要。因為達到目標的手段必須被選擇,但目的本身、也就是開始的行動所最終要達到的終點,卻不見得是能被選擇的。所有人類行為的終極目的都是幸福 eudaimonia ,即「生活圓滿」,這是所有的人都欲求的;因而所有的行為,都可被視為是不同的、被選擇來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抉擇中的理性成分被稱為「斟酌」 deliberation 。但使我們斟酌的,從不是目的,卻永遠是如何達到目的的手段。「從沒有人選擇要幸福,人所能選擇的只有努力賺錢或甘冒風險,以達到幸福的目的。 尤底米安倫理學1226a10 」心智生命

當一個人為某種目的而行事時,抉擇的機能成為必要。因為達到目標的手段必須被選擇,但目的本身、也就是開始的行動所最終要達到的終點,卻不見得是能被選擇的。所有人類行為的終極目的都是幸福(eudaimonia),即「生活圓滿」,這是所有的人都欲求的;因而所有的行為,都可被視為是不同的、被選擇來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抉擇中的理性成分被稱為「斟酌」(deliberation)。但使我們斟酌的,從不是目的,卻永遠是如何達到目的的手段。「從沒有人選擇要幸福,人所能選擇的只有努力賺錢或甘冒風險,以達到幸福的目的。(尤底米安倫理學1226a10)」

心智生命

阿魯卡與那尼卡

from PTT 獵人板

作者: Orochi2 (蛇魔) 看板: Hunter
標題: Re: [心得] 336話
時間: Wed Feb 15 23:10:25 2012

簡單來說妹妹阿魯卡,從常理來看有雙重人格,
阿魯卡敬愛奇犽,NANIKA則是喜愛奇犽,
就我來看這算是很能夠接受的合理劇情,
就親緣關係來說,妹妹是不可以喜歡上哥哥的,
但如果是心靈相通的彼此兩人呢?
跨越了血的關係,究竟兩個人還能不能在一起?
禁忌的愛到底要付出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受到認同?
這是我猜測作者所想要表達的。

因此阿魯卡是代表外在、包含身在湊敵客家族所必須受到的拘束
而NANIKA則很有可能阿魯卡具現化出來的內心,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此話NANIKA的傷心必須透過外在的阿魯卡來告訴奇犽
只要是NANIKA喜歡的人[奇犽]要求她的,她就會不計代價做到[這就是愛]
如果不是她喜歡的人呢,那這就是一筆等價交易
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來交換,
繼續閱讀 阿魯卡與那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