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現實A與現實B

作者: Zionward (123) 看板: mknoheya
標題: 村上春樹:現實A與現實B
時間: Sun Nov 13 10:57:06 2011

※ 引述《nono0520 (和米基喝杯咖啡)》之銘言:
: 其實網路上還有幾篇村上寫的也不太可能正式出版的私譯作品
: 現實A與現實B
: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45100/155713

村上春樹:現實A與現實B

(本文的英文版是Jay Rubin從日文原文翻譯而來。)

什麼是可以劃分20世紀和21世紀的精神大事?從環球的角度來看,首先是柏林牆的拆除,
以及隨後而來的冷戰的結束。其次,是2001年9月11日世貿大廈的被毀。第一種毀壞行為
充滿了光明的希望,而後一種卻是徹底的悲劇。由第一個事件廣泛傳播的「世界將會變得
更美好」的信念在9/11事件中徹底變得粉碎。

這兩種摧毀行為,以各自極為不同的方式在千禧年的轉折點上完結,似乎結合而成一個點
,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心態。

在過去的30年中,我一直在寫各種各樣的虛構的小說, 從短篇到長篇。故事也一直都是
最基本的人類思想之一。然而每一個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功能就是:大部分的東西
可以和他人分享和交換。這就是故事的意義所在。當故事吸入時代的新鮮空氣,它就可以
自由地變化。一般而言作為一種文化傳遞的媒介,就表現方式而論會很多變。就像一個熟
練的時裝設計師,我們小說家給故事穿衣服,就像他們一天天地改變形狀,以適應他們的
人物。

從這樣一個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和我們所經歷的故事的臨界點之間似乎經歷了巨大的變
化,當世界跨過或准備跨過千禧年的門檻時。無論這變化是好是壞,我無法斷定。我能說
的是:我們或許永遠無法回到開始的地方。

說到我自己,令我感到這一點的其中一個緣由就是,我寫的故事本身正經歷著可以感覺得
到的轉換。當我內在的故事吸入新鮮的空氣,他們就穩定地改變著自己的形式。我可以清
晰地感覺到在自己身體之內的發生著的運動。同時另外一個我能看到的重大的變化就是,
讀者們接受這些故事的方式上的變化。

在歐洲和美國的讀者中有一個顯著的變化。直到現在,我的小說還仍處於20世紀之中,也
就是說,要通過「後現代主義」或「魔幻現實主義」或「東方主義」的門口才能進入他們
的頭腦和思想,但隨著世界各地不斷地迎來新的世紀,他們逐漸開始拿掉那些「主義」的
框架,並幾乎原樣接受了我的故事中的世界。人們似乎全盤接受了我的故事–有些故事在
很多情況下是混亂的,有時是缺乏邏輯性的,現實的結構被重新排列組合。相比於去分析
故事中的混亂,我的讀者們似乎更願意去開始構建一種新的興趣去接受他們。

相比之下,亞洲國家的普通讀者在讀我的小說時則從不需要經過任何文學理論的大門。大
多數亞洲讀者自覺地從一開始把我寫的故事當作相對自然的東西接受了。先接受,然後(
如果需要)再分析。然而,在西方大部分情況下,是隨著一些變化的出現, 邏輯分析總
是在先,而接受在後。然而,東西方的這種差異,正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相互的影響而淡化

如果給世界在最近幾年所經歷的進程訂上一個標簽,就是:「重新排列組合」。冷戰之後
一個重要的政治和經濟的新的排列組合開始了。信息領域就不必說了,它的重新排列是隨
著驚人的全球范圍內的體系的拆毀和重建而來的。在這過程的漩渦中,很顯然,文學不可
能獨善其身地安然無恙地走過。

當我聽到「混亂」這個詞,我的腦中便自動浮現出 911 的場景—那些令人震驚的畫面這
些畫面在電視上被重復了數萬次:兩架巨型噴氣式飛機撞進兩個雙塔式建築的玻璃牆,兩
座建築搖搖欲墜繼而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場景即使在看一萬零一次之後仍然讓人覺得難以
置信。陰謀獲得了近乎不可思議的完美的成功—一種接近超現實的完美水平。如果不怕被
誤解,我會說:簡直就像好萊塢用電腦制作出的世界末日的電影的畫面。

我們姑且把我們現在實際上擁有的世界稱為現實A,把從未發生過911的那個世界稱為現實
B。然後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注意到現實B似乎比現實A要真實和理性得多。換言之,也就是
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比虛擬的世界更不真實的世界之中。除了「混亂」還能用什麼詞來描
述呢?

小說在這樣的時代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它所服務的是什麼樣的目的?在一個現實不甚真實
的時代,一個虛構的小說能夠擁有多少真實性?

無疑這正是現在我們小說家們面臨的難題,我們一直以來面對的問題。當我們跨過新世紀
的門檻,我們也一勞永逸地跨過了現實的門檻。除了跨過,我們別無選擇。最終,當我們
這樣做的時候, 我們的故事被迫改變其結構。我們所寫的小說和故事無疑將會在性質上
越來越不同,就像我們曾經經歷過的,20世紀的小說和19世紀的小說是怎樣尖銳而鮮明地
被區別開來。

故事本身的目的並不是去判斷對與錯,或者善和惡。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為了去確定
,在我們內心變化著的元素和傳統的元素是否能相互協調共存,並向前推進,是為了去確
定個體的和公共社會的故事在根裡是相連接的。

換句話說,一個故事的作用就是去完善建造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橋梁的穩固性。而新的准
則和道德就在那樣一個庇護之下很自然地浮現出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首先在
現實的空氣中深呼吸,還事情以本原,而且我們必須毫無偏見地嚴厲地看待故事是如何在
我們內在裡發生著怎樣的變化,我們必須創造新詞匯以便和那變化相一致。

在這個意義上說,小說(故事)目前正經歷著嚴峻的考驗,它擁有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當然,文學在各個時代一直被賦予著使命以及各種等待解決的問題,但現在的使命和問題
尤其重大。故事自身的功能在於「把所有的事情變成故事」,即把我們周圍發生的事件用
隱喻的方式在故事中呈現出來,從而展現事物的本質:這是故事最重要的功能。

在我的新書《1Q84》中, 我描寫的不似奧威爾的不久的將來,相反,是不久前的過去
–1984年。假使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通過轉換而來的1984,而不是原來的那個我
們都知道的1984,世界會怎樣?假使我們突然被扔進那樣那樣一個世界會怎樣?那當然將
會是在黑暗中的對新的現實的摸索。

在現實A和現實B的鴻溝之間,在現實的倒轉之中,我們還能保存我們的已知價值多久?同
時,我們能夠生產出的又是什麼樣的新的道德觀?這是作品的一個主題。我花費了3年時
間來寫這個故事,我通過模擬一個假想的世界來度過那段時間,而混亂始終在那裡–全副
武裝地。

但在大量的反復和錯誤之後,我強烈意識到我終於用故事的方式找到了解決的方法,或許
答案就是:溫和地接受混亂而不要把它看做「不該發生的東西」。把它當作事實上已經發
生的東西,而不是從原則上根本地拒絕接受它。

我可能太過於樂觀了。但作為一個講故事者, 一個–希望能夠是–謙卑的思想和精神的
飛行員,我不禁覺得這種方式–即世界在經歷了很多的嘗試和錯誤之後,必將會抓住一種
新的信心,實際上也正在抓住,世界將會發現一些提供解決方案的線索,因為,最終世界
和故事兩者都已經跨過許多個世紀的門檻,跨過時間的裡程表,幸存下來,走到了今天。

xxxxxxxxxxxxxxxx

本文的英文版是Jay Rubin從日文原文翻譯而來。

村上春樹是日本最多產和最廣受好評小說及散文家之一。他最近的作品是《1Q84》,在日
文中即讀作「1984」。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50.107.64
※ 編輯: Zionward        來自: 122.150.107.64       (11/13 10:57)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