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社群「像愛上不該愛的人」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9218#
http://udn.com/news/story/8361/1058877#prettyPhoto

現代人整天離不開手機,隨時用手機上網、逛臉書或傳LINE,研究成癮的心理學家、亞洲大學副校長、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昨天形容,就好像愛上個不該愛的人,只要一沒手機網路,就會產生焦躁不安的抽離症狀。

「每天一早起來就想他,整天只想和他在一起,離不開他,有壓力、有煩惱的時候,第一個就想投入他的懷抱!」柯慧貞在替教育部做的網路成癮研究中,提出「手機上網心理學」。
她指出,人們「黏」在社群網路上,是基於「不敢面對面溝通」、「我分享故我在」、「永遠不孤單」和「我世代」四個目的。

柯慧貞說,「不敢面對面溝通」,是指社群網路和通訊App,讓人們不用直接面對面、也不必全心全意與對方溝通,可以等有空或有興趣時再互動,「碰到對方的問題、質疑,LINE讓你能選擇已讀不回、不處理,開不了口的話也能透過打字表達;現在不少人告白、分手都用手指解決。」

「我分享故我在」,是源自人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需要大量的「讚」來肯定自我存在感。柯慧貞說,她曾碰過幾個學生個案,在校課業受挫、被視為「魯蛇」(Loser),但其在臉書上貼照片卻有很多網友按讚,讓他覺得自己是萬人迷。

手機上網也讓使用者感覺「永遠不孤單」,過去夜闌人靜時害怕寂寞,現在只要滑開手機,就能有臉友動態消息「陪伴」,但柯慧貞認為,獨處時的空虛用網路人際連結去解決是治標不治本,社群人際連結愈多,就愈感孤單。

「我世代」則由國外學者提出,指1980到2000年間出生的年輕世代,認為自己無比重要、關於自己的一切都很有趣;柯慧貞說,「我世代」族群一天可能發好幾則臉書動態,內容全圍繞在自己身上,並希望眾人目光聚焦在自身上。

柯慧貞表示,手機成癮背後,使用者追求的其實是「歸屬、愉快、成就、意義」,因為相較現實生活難獲得這「人生四fu(感覺)」,手機網路和社群互動相對可快速滿足。

例如在現實生活中,要一個一個交朋友速度較慢、難度也較高,但在網路上可輕易擁有成千上百名臉友,很快獲得歸屬感,並解決人際不安問題。

柯慧貞說,要戒斷手機網路成癮,就要在生活中找到其他活動滿足「四fu」,比方嘗試藝文、學習、社會服務;另外觀念也要改,例如掌聲不一定要別人給,自己也可給自己按讚等。

社會心理學課堂講綱:哭泣與哀傷

社會心理學課堂講綱
@台灣大學社會系,李明璁,2007/10/31

from http://blog.roodo.com/camduck/archives/4591989.html

主題:哭泣與哀傷

閱讀書目:
Lutz, T.著,莊安祺譯(2001)《哭,不哭》,藍鯨,頁93-202。

生命始於哭泣
(嬰兒分娩出來時以哭泣來展現自己呼吸道的健康、而母親則由痛楚之泣到喜極而泣)
生命也終於哭泣
(逝者在病痛離世時的驚懼之淚與不捨之淚、生者在喪禮前後各種程度不同的哭泣)
我們都會哭泣,但並不理解哭泣與眼淚。

哭泣是polysemic、甚至矛盾的表現,喜怒哀樂都有可能流下眼淚。

一個人的哭泣,眼淚不只是宣洩情緒,也更是重新導引情緒。
讓我們將注意力從思想移至身體,因分心而沖刷了我們心靈承受的痛苦。
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她被縮小後放聲哭泣,結果被自己的眼淚沖走。
哭泣對自身而言,其實指向一種生理上的「重開機」。
繼續閱讀 社會心理學課堂講綱:哭泣與哀傷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研究所和大學的差別?(張貼日期:93.12.14;資料來源:網路流傳)

from http://www2.thu.edu.tw/~foodpro/allnews/931213.htm

大學所學的是人類已知的學問,研究所要探索的是未知的學問

我過去三十二年在美國的大學真正的工作是培養研究生,從1968年開始當教
授,在芝加哥及柏克萊的26年裏,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和研究生在一起的,最
欣慰的是對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有些貢獻。我是化學物理領域的教授,你們若到
美國各大學去訪問,常會遇到我的學生,若問說那個實驗室培養最多化學物理
的教授,答案一定說是我的實驗室。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培養下
一代,我是花了些心血。

記得以前每年九月,總會有很多的年輕學生來到加州大學,有的想研究化學物
理的學生,對我的題目很感興趣,就會來和我討論幾次可能的研究題目。每年
我都收二至四位學生,剛開始時,這些學生總是要我告訴他們怎麼做,用什麼
方法做。而我總是老實地告訴他們,如果我知道要怎麼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我早就做了,這些問題不會留到今天給你。因為我們各大學做的較好的教授
,真的是走在知識的最前面,每天都在推動知識的前進。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
,可能知道該怎麼走,但並不清楚應怎麼做。

新的研究生剛到研究院時,是需要有些調適的時間,要認識自己要做的研究工
作是會有很大的疑難,因為我們是要去未知的世界走出一條路。面對新的同學
,我總是告訴他們,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但是我不確定是否是最好的方法
。大半的同學都覺得很奇怪,到好大學、跟好教授做題目,但剛開始時卻什麼
都不懂,這其實是常發生的事情
。我以前每次和我的指導教授討論,教授所能
提供的也很有限,有些提供的也不是很好的構想,甚至根本理念有錯。研究生
將會看到自己和教授一起走入未知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教師可能懂的不會比
研究生多,但在其他方面則不然,教授經常知道以前為什麼沒有走通,以後要
怎麼走,而這種經驗在研究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繼續閱讀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麥田捕手裡的一段話

作者: gentlism (aha) 看板: wisdom
標題: [人生] 麥田捕手裡的一段話
時間: Thu Sep 13 15:53:40 2012

不成熟的人會為了某個理由英勇地死去,
The mark of the im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die nobly for a cause,

而成熟的人則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謙卑地活著。
while the mark of the 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live humbly for one.

 ──《麥田捕手》 (The Catcher in the Rye)

我自己的解釋是,成熟與否的關鍵在於「追尋」,
當一個人找到能夠使自己全心嚮往的目標或態度時,
就能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並且依此而活。

轉寄的郵件 寄件者: will1118 bbs@ptt cc &lt will1118 bbs@ptt…

作者: nisioeki (RePast Simphony) 看板: wisdom
標題: [人生] 希望源自相信有其他選擇存在
時間: Sat Sep  8 18:05:39 2012

克服絕望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持續創造出各種可能性以跨越障礙。

簡單地說,希望源自於相信有其他選擇的存在。

        --約翰‧D‧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給子女的一生忠告》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49.28
 [1;37m推  [33met38541026 [m [33m:超讚的^^                                             [m 09/08 22:28

林書豪自爆曾接近憂鬱 後悔加入NBA

from 林書豪自爆曾接近憂鬱 後悔加入NBA

記者陳浚錡/新莊報導
林書豪2日在電視台所舉行的基督教佈道會足足講了45分鐘,還爆料自己面臨低潮時,沒有外界想像中的堅強,甚至曾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後悔加盟NBA,並且接近憂鬱的地步,所幸後來發生一連串的奇蹟,讓他能站穩這個舞台。

2010年,林書豪加盟勇士隊,但他並不是特別開始,「你知道的,那個球季我打得很糟,就算是圾垃時間上場,我還是打不好,因此3次被下放發展聯盟,最後還是被勇士隊釋出。那時我幾乎吃不下東西,可見那時候壓力有多大。」

此外林書豪也說,「雖然寫日記對我來說有點娘,但在2010年12月29日,我還是寫了,那是我最靠近憂鬱的時候,因為我不想打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早知道就不要和勇士隊簽約。」

來到2011-12球季,林書豪仍走得不順,就算是加盟尼克,前幾場比賽也只是撿別人不要的時間,他告訴自己,「這是我生涯最後一個球季,所以我要為神打球,盡力而為。」最後,造就了「林來瘋」。

不過成名的滋味不如想像中甜美,林書豪坦承,今年3月11日,他又開始寫日記,原因是失去快樂,「我覺得為自己數據、為勝利而打球,反而失去了自己。本來是為神而戰,現在變成為別人而戰,心裡難免覺得空虛。」

林書豪透露,「如果我要總冠軍,就算贏了一座,明年還是要一座,不管我這場比賽打多好,下場比賽我對自己要求更好,可是如果我這樣活著,一直建構在自己表現數據贏了多少比賽,永遠也不會滿足。」

單國璽病中感言 病痛掏空自己 治療虛榮心

中國時報【呂素麗╱高雄報導】

七月卅一日,樞機主教單國璽寫下病中感言,以「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為題,發表在天主教教友週報。他舉自己三次病中出糗的經驗,讓他原本與一絲不掛地懸在十字上垂死的耶穌,有一段距離的問題徹底解決了!感覺莫大輕鬆感。

單主教文中記載,第一次出醜是六月底,因肺部積水住進高雄市聖功醫院,醫生讓他吃一種強烈利尿劑,以便將肺部積水排出,他毫不知情,正在舉行聖祭時藥性發作。

開始他強忍,讀經後褲子已尿溼一半,不得不去洗手間,地板上也撒滿尿水。這是他晉鐸五十七年來,舉行彌撒時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糗事,「使我的尊嚴和顏面盡失,在修女和醫護人員面前,真感到無地自容。這是天主治療我虛榮心的開始」。

第二次是由高雄轉到台北耕莘醫院後發生。「因為兩天沒有大便,吃一些瀉藥,半夜藥性發作,便叫醒熟睡的男看護攙扶去入廁。剛進入化粧室,還未到馬桶前,糞便不自禁地撒在地板上。」當時男看護不小心踏上一堆糞便,滿腹不高興,一邊用水沖洗,一邊抱怨。

「他將我弄髒的睡衣脫下,讓我赤裸裸地坐在馬桶上,用水沖洗我兩腿上的糞便,同時如同大人訓斥小孩子一樣,教訓我這個九旬老翁:『離馬桶兩三步,你都忍不住!給我添這麼多麻煩!」

單國璽寫道:「這時我感覺自己好似剛滿週歲的小孩子,無言以對。他的每句話猶如利刃,將我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等一層層地剝掉了。」

但次日早晨,那位男看護還是畢恭畢敬地照顧他,好似不知夜間那件不愉快的事。「感謝天主利用那位男看護不但治癒了我心靈的宿疾,使我煥然一新,恢復了兒童的純樸、天真、謙卑…,也治療了從小養成的羞怯,絕對不要人看到自己赤身一絲不掛。自從那夜被脫去睡衣沖洗糞便以來,這種羞怯已完全消失。」

第三次是兩星期前,他剛住進耶穌會頤福園內。因為腳水腫,早飯後,在不知情下,醫護人員給他吃一種強烈排尿劑,但那一天上午他必須去耕莘醫院接受放射性治療。一個排尿器具都沒有準備。途中藥性發作,強忍了十分鐘,終於不能再忍下去,便尿溼了半條褲子和輪椅坐墊。到了醫院後要排隊入廁時,又有尿液排出,褲子更溼。就這樣上了腫瘤科放射台,醫護和技術人員看得很清楚…」。

「這時的我,連最後一點尊嚴也喪失了。其實九旬病翁一生累積的榮譽、地位、敬愛…等,對於牧靈、福傳、拯救人靈、愈顯主榮,雖然有了不少助益,但有時,至少在下意識裡,讓他自滿,洋洋得意,有時甚至成了他追求的目標。」這些「愈顯主榮」的墊腳石,反而成了他親近「掏空自己」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之耶
穌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