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問答交通-陶國清弟兄

一、 時間:2011/5/14 pm.7:30~9:00
二、 地點:台北市召會三會所R400
三、 交通者:陶國清弟兄
四、屬靈問答交通內容:(未經講者校閱)

Q1:有心願參訓,但父母反對,除禱告以外,有沒有什麼辦法?
A1:父母實際上無法阻擋孩子做什麼事,有經歷的弟兄姊妹同不同意這樣的說法?阿們。我觀察大部分的情形,孩子到一個年紀後,父母很難約束孩子,孩子在很多方面,不會主動和父母溝通,你上一次和父母很敞開的坐下心平氣和談話是什麼時候?你可能都忘記了或是你會說有這時候嗎?

事實上,根據我的經歷,父母很希望有這樣的機會,和孩子好好談談話。大部分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國高中生會常常回家,雖然不常講話,但常常見面。父母從小照顧我們,從小看到大,看到我們的行為反應舉止,就會知道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這是父母對孩子的認知,他覺得他是懂得他的孩子的。特別我們上了大學,我們離開家,住學校,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會有認知上的差別,當我們信耶穌了,我們在人生的觀念上,產生很大的變化。以前我們不會自理生活,我們原來個性閉塞,因著正常的召會生活,變得很喜樂。我們信主後會有些改變,但是父母沒有領會我們的改變,當我們突然提出來我們要參加訓練,他們會覺得我們被騙了,是不是參加不好的活動。他們在我們身上辛苦地栽培我們,不論是精神上或是金錢上,都是很大的栽培,他們很難接受我們突然的改變。我們要考慮說,我們提到參加全時間訓練,父母是否真的懂得那是什麼?我們讀了大學了,父母親年紀也大了,覺得你畢業要工作,讓他們休息了;但沒想到他還需要為後半生奮鬥,不能靠兒子了,他們會有心情上的掙扎,並不一定是真的反對,我們信主後,這是我痛苦的經歷:

我自己大學信主,我信主後,有一次一整年只回家三天,這三天是好幾次拼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只有三天在家裡。甚至過年也沒有在家裡,因為教會裡有特會,那時我們覺得我們絕對為著主,那是我們年輕人單純一條線的想法。後來我到生活中,在生活上,的確虧欠了父母,後面再來彌補很辛苦,沒有不愉快經歷時,什麼話都比較好講;但是有了衝突後,口角後,再回復,父母很難平復。我們年輕人沒什麼耐性,他們想數落我們一下,我們也沒耐心聽,等等。我先跟大家提,

第一,我很盼望大家,願意在參訓的事上,使父母重新認識,需相對的時間。不是讓他們認識什麼是訓練,乃是需要花時間讓他們多認識你,重新認識你。在場有多少人,是在大學才改變了,才信主或愛主,需要花時間,坐下來,臉色要快樂的樣子,願意在家裡多講講。以前小時候在學校發生的事會想要跟父母講,但是上大學後反而就沒有了,是不是這樣子啊?現在要學習說說,讓你和父母之間不要有太大的距離,和父母多說說,通常我們常常是同伴之間比較有話說,和服事者,在職家比較少這樣的交通,少有合適的溝通。這是我們談的第一個點。 繼續閱讀 屬靈問答交通-陶國清弟兄

恩典與真理。愛與光

2010 年 5 月 18 日 (三) 宜運動,不宜久坐

你們從前是黑暗,但如今在主裏面乃是光,行事為人就要像光的兒女,
(光的果子是在於一切的善、義和真實。)

以弗所五章8~9節

今天小排讀到以弗所五章,說到在愛裡行事為人。裡面有一段話。

恩典與實際(真理)怎樣是四章十七至十三節基本的元素,
愛與光(五8~9,13)照樣是五章一至三十三節使徒勸勉的基本因素。

恩典是愛的發表,愛是恩典的源頭。
真理是光的啟示,光是真理的根源。
神是愛,也是光。(約壹四8,一5。)

當神在主耶穌身上得彰顯並被啟示時,
祂的愛就成了恩典,祂的光就成了真理。
我們在主裡面接受了作恩典的神,並實化了作真裡的神之後,
就來到祂這裡享受他的愛和光。

愛和光,比恩典和真理更深。
因此,使徒首先以恩典和真理,然後以愛和光,作為他勸勉的因素。
這含示他要我們日常的行事為人長得更深,從外面的元素長到裡面的元素。

後來盧弟兄就問說,那麼怎麼樣才能在行事為人上發光呢?我就說,按照五章9節來看,光的果子在行事為人上是善良的、是義的(對人沒有什麼虧欠)、是真實的(對待別人很真誠)。嗯,但不一定有愛。(大笑,按照我對某人的領會)

但後來回想,的確,我遇到某些人,就會覺得還是不要玩遊戲好了,如此芸芸。其實那個人就是非常有光的人。在十三節繼續說:

一切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了;因為凡將事顯明的,就是光。

我好像是愛比較多,而光太少。所以在外面就是恩典比較多,真理(實際)就比較少。
所以我是比較偏情感方面的人;而缺少理性方面;但有些人卻真的是愛比較少,但是光比較多。

所以我需要神的光,比神的愛還要多一點!

卑微、溫柔和恆忍

凡事卑微、溫柔、恆忍,在愛裡彼此擔就,以和平的聯索,竭力保守那靈的一。《以弗所四章二至三節》

卑微、溫柔和恆忍

 二節說,『凡事卑微、溫柔、恆忍,在愛裏彼此擔就。』卑微是留在低微的地位上,溫柔是不為自己爭甚麼。我們對待自己該有這兩種美德。恆忍是忍受錯待,我們對待別人該有這種美德。藉著這些美德,我們彼此擔就(不是彼此寬忍),也就是說,我們不棄絕那些麻煩的人,乃在愛裏擔就他們。這乃是生命的彰顯。

 『凡事卑微、溫柔』按原文直譯為『用一切的卑微和溫柔』,但這意思不是說,有許多種卑微和溫柔,乃是說,我們應當在凡事上卑微、溫柔。所以我們必須凡事卑微、溫柔,以保守那靈的一。

 然而,問題是我們在自己裏面無法有卑微或溫柔。我們若誠實、真心,就會承認我們沒有真正的卑微和溫柔。相反的,我們傾向於高舉自己,爭鬥著保護自己。正如我們沒有卑微或溫柔,我們同樣沒有恆忍,也不能在愛裏擔就別人。儘管如此,保羅囑咐我們,要有這樣與神的呼召相配的行事為人。

 我們若要保守那靈的一,就必須有正確的人性,就是有卑微、溫柔、恆忍的人性,以及在愛裏擔就別人的人性。我們若沒有這樣的人性作我們的『本錢』,就不能作保守那靈的一這個『生意』。保羅在三節說到那靈的一之前,先在二節題到這些美德,指明我們要保守那靈的一,必須有這些美德。

變化過的人性

 我們要有二節所說的美德,就需要有變化過的人性。在我們天然的人性裏,沒有卑微、溫柔、恆忍。但這些美德可以在我們變化過的人性,也就是耶穌的人性裏找著。在馬太十一章二十九節,主耶穌說,祂心裏柔和謙卑。柔和謙卑是耶穌人性的特徵。在我們身上,任何看來是柔和謙卑的,都是假的,經不起任何真實的試驗。讚美主,耶穌在祂復活生命裏的人性,今天可以成為我們的!我們越被變化,就越有耶穌的人性。藉著有復活基督的人性,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有保守那靈的一所需要的美德。

from http://www.life-study1984.org/webdata/read/read.php?no=49-36

螞蟻的行徑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行徑,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統管,尚且在夏天豫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懶惰人哪,你要躺臥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起來呢?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來臨,你的缺乏就必如拿兵器的人來到。(箴6:6~11)

台大與教會

兩千歲的耶穌 vs. 二十歲的學生

教會的昔,落地生根的新色彩

教會的今,在新的土地發芽茁壯

互動的教會:台大與周遭教會群的對話

這是最近台大意識報所報導的台大附近教會群的文章,不過都是介紹公會,比較大的教會,像是懷恩堂、真理堂、更莘文教院等。可能作者也是裡面的基督徒吧。文章內也可一窺他們對於傳教的看法,其實許多的基督教會來台傳教的時候,就都已經選擇了學校附近作為據點。但是對於傳教,他們還是傾向希望被社會大眾認同。但你們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你們裡面了。

其實台大能夠自由傳教,也是因為學校內的老師,有許多是基督徒的緣故。

許多教會都在得學生,我們也得加緊腳步。像是倍加團契就是很活躍的教會之一,每次我們傳福音的時候,他們都會出現。他們據點在辛亥路上,自助洗衣店的旁邊。

傳福音大家還是各憑本事的,雖然許多團契之間彼此會交流,一起辦福音聚會,但是在收割後,他們還是依然在不同的教會聚會。並沒有合一。因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教會有人,把人留在自己的教會裡。在第三篇文章提到教會之間彼此的溝通很少,沒錯,這是分裂。建造教會需要在一樣的場地上建造。就像大衛為神建造殿宇,但是他不能建,因為他犯了罪;他就為神買了阿珥楠的禾場,預備著給他兒子所羅門來興建。

歷代志下 三章一節

所羅門在耶路撒冷,耶和華向他父親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豫備的地方,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吃餅得飽

6:10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坐下的男人,數目約有五千。
6: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
6:12 他們喫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蹧蹋的。
6:13 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喫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1十二籃子。
6:14 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上來的申言者。
6:15 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1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繼續閱讀 吃餅得飽